苯達莫司汀 - 西藥

苯达莫司汀,即盐酸苯达莫司汀,西药名。常用剂型为注射剂。用于在利妥昔单抗或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6个月内,病情仍然进展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為苯達莫司汀。

性狀

本品一般為注射用粉針劑。

適應症

1、本品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 2、用於在利妥昔單抗或含利妥昔單抗方案治療過程中,或者治療6個月內,病情仍然進展的惰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規格

注射劑(粉):25mg;100mg。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劑型、不同規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異,請閱讀具體藥物說明書使用,或遵醫囑。 1、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LL)以28天為一個治療週期,應使用6個治療週期以上,在每個治療週期的第1天和第2天給藥,推薦劑量為100mg/m2。經靜脈滴注給藥,一次給藥時間不應少於30min。如出現4級血液學毒性或臨床症狀明顯的≥2級的非血液學毒性,應暫停給藥,待非血液學毒性恢復至≤1級和(或)血細胞計數改善(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1×109/L,血小板計數≥75×109/L),才可恢復治療,但需要降低劑量。 (1)出現3級血液學毒性,每個治療週期的第1天和第2天,應降低劑量至50mg/m2;如大於3級或以上的毒性復發,則降低劑量至25mg/m2。 (2)出現3級或以上非血液學毒性應降低劑量至50mg/m2,繼後是否向上調節劑量,應由治療醫生考慮。 2、用於治療惰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21天為一個治療週期,一般需要8個治療週期。在每個治療週期的第1天和第2天給藥,推薦劑量為120mg/m2。一次給藥時間不應少於60min。如出現4級血液學毒性或臨床症狀明顯的≥2級的非血液學毒性,應暫停給藥。待非血液學毒性恢復至≤1級和血細胞計數改善(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1×109/L,血小板計數≥75×109/L),才可恢復治療,但需要降低劑量。 (1)出現4級血液學毒性,每個治療週期的第1天和第2天,降低劑量至90mg/m2;如4級的毒性反應再次復發,則降低劑量至60mg/m2。 (2)出現3級或以上非血液學毒性應降低劑量至90mg/m2,如4級的毒性反應再次復發,則應降低劑量至60mg/m2。 3、配製方法與注意事項: (1)溶解:本品25mg規格,用5ml無菌注射用水溶解:100mg規格,用20ml無菌注射用水溶解。溶解後應充分振搖至呈無色或淡黃色澄清溶液,最終濃度為5mg/ml,本品一般情況下可在5min內完全溶解。 (2)稀釋:本品溶液在溶解後30min之內,根據需要抽取所需體積的大小,轉移至500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45%,前者為葡萄糖的濃度,後者為氯化鈉的濃度)中,並確保本品在注射液中的最終濃度在0.2-0.6mg/ml之間。配製好的注射液可在2-8℃冷藏儲存24h,或在室溫及自然光下儲存3h。

不良反應

1、本品嚴重不良反應有骨髓抑制、感染、輸液反應和過敏反應、腫瘤溶解綜合徵、面板反應、其他惡性腫瘤、因發熱而導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肺炎、急性腎功能衰竭、心臟衰竭、肺纖維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血細胞溶解、非典型性肺炎、敗血症、紅斑、面板壞死。 2、劑量相關性的嚴重不良反應有骨髓抑制、感染、肺炎、腫瘤溶解綜合徵和輸液反應。 3、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可見過敏反應、發熱、寒戰、高血壓危象、噁心、嘔葉、無力、疲勞、不適、虛弱、口乾、咳嗽、便秘、腹瀉、頭痛、面板黏膜炎症和口腔炎、鼻咽炎、單純性皰疹、皮疹、瘙癢、體重增加、高尿酸血癥、血紅蛋白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淋巴細胞減少、粒性白細胞減少,膽紅素升高。 4、治療惰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可見心動過速、願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便秘、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口腔炎、口乾、疲勞、發熱、寒戰、水腫、無力、虛弱、胸痛、注射部位疼痛、尿道疼痛、帶狀皰疹、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鼻竇炎、肺炎、發熱、鵝口瘡、鼻咽炎、體重增加、食慾缺乏、脫水、低鉀血癥、腰痛、骨痛、肢體痛、關節痛、頭痛、頭暈、味覺障礙、失眠、焦慮、抑鬱、咳嗽、咽痛、呼吸困難、喘鳴、鼻充血、皮疹、瘙癢症、面板乾燥、盜汗、多汗症、低血壓、血紅蛋白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淋巴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 5、上市後報道的不良反應有過敏反應、注射部位反應(包括靜脈炎、瘙癢、激惹、疼痛及紅腫)。

禁忌

1、對本品及甘露醇過敏者禁用。 2、輕、中度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患者Ccr3×ULN禁用。 4、妊娠期婦女使用本品可對胎兒造成傷害,禁止使用。 5、尚未明確本品是否可經乳汁分泌,哺乳期婦女應根據藥物對母體的重要性,選擇停藥或停止哺乳。 6、兒童的有效性尚未確定,但安全性與成人相似。

注意事項

1、用藥前應告知主治醫生有關過敏史、詳細的用藥史及其他伴發疾病,特別是血液或骨髓病、腎臟病、肝病、感染疾病等,同時應向醫生詳細詢問服藥的風險及受益情況,避免與其他可能產生不良相互作用的藥物合用。 2、輸液反應及過敏反應的症狀包括髮熱、寒戰瘙癢及皮疹。軍見嚴重過敏反應及類過敏反應,特別是在第2個治療週期及以後。為預防嚴重過敏反應,在上次輸液時曾發生1-2級輸液反應的患者可給予抗組胺藥、解熱藥及皮質激素。如發生3-4級輸液反應,應停止使用本品。 3、本品可能使現有的感染加重,因此,在未徵得醫生同意前,患者不要自行進行疫苗接種;同時應避免與近期口服過脊髓灰質炎疫苗或透過鼻吸入給予流感疫苗的人群接觸,或者其他傳染病(如水痘、流感)的患者。用藥期間如發現感染的跡象應及時就醫。 4、因本品可導致骨髓抑制,用藥期間應密切監測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血紅蛋白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如出現血液學毒性可能需要延遲給藥,可參見劑量與用法。 5、上市後的報道可發生腫瘤溶解綜合徵,多發生於首個治療週期,如不及時干預,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及死亡。預防措施包括充足的液體支援,密切監測血液電解質,特別是血鉀和尿酸水平。在本品的治療過程中可合用別嘌醇,但可增加發生嚴重面板毒性的風險。 6、臨床試驗中及上市後面板反應均有報道,與利妥昔單抗合用,有1例發生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與別嘌醇或其他藥物合用可發生斯-約綜合徵及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有的甚至是致命性的。發生面板反應後,可能呈進展性,嚴重程度可隨治療加重,所以應密切監測患者的面板反應,如面板反應嚴重,應暫停使用本品。 7、有報道指出,在本品治療過程中可發生癌變前期及惡性腫瘤,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支氣管癌,但與本品的關係尚不能確定。 8、注射部位滲出導致住院,在上市後有報道應注意避免滲出,包括監測注射部位紅腫、疼痛、感染及壞疽等情況。 9、臨床經驗指出,過量的最大單劑量達到280mg/m2時,4名患者中有3名患者在7-21天出現心電圖異常,包括QT間期延長、竇性心動過速、Q-T波分離及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的活性代謝產物y羥基苯達司汀和N-去甲基苯達司汀均透過CYP1A2形成,CYP1A2抑制劑(環丙沙星、氟伏沙明)不但可升高本品的血藥濃度,而且能降低本品活性代謝物的血藥濃度。 2、CYP1A2誘導劑(奧美拉唑、吸菸)可能會降低本品血藥濃度,而且可能會升高本品代謝產物的血藥濃度。當本品與CYP1A2誘導劑或抑制劑必須合用時應密切注意。 3、本品分佈的轉運系統尚未完全確立,體外研究表明,P糖蛋白,乳腺癌耐藥蛋白(BCRP),和(或)其他外排轉運蛋白可能在本品分佈過程中起著轉運的作用。 4、基於體外實驗資料,本品不大可能抑制CYP1A2、2C9/10、2D6、2E1或者3A4/5,或誘導CYP酶。

藥理作用

本品確切的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知本品是攜帶一個嘌呤樣苯並眯唑環的氮芥衍生物,兼具烷化劑和嘌呤類似物(抗代謝藥)的雙重作用機制,能透過幾種不同途徑導致細胞死亡而且對靜止期和分裂期細胞均有作用。

藥代動力學

1、本品的血藥峰值出現在單次給藥結束時,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4%-96%,資料顯示該藥一般不會和其他與蛋白高度結合的藥物相互置換,其平均穩態分佈容積為25L、其全血/血漿濃度比為0.84-0.86。 2、本品主要透過水解反應進行代謝,同時形成細胞毒性較低的活性代謝產物。本品經CYP1A2代謝途徑可產生M3(γ-羥基苯達司汀)和M6(N-去甲基苯達司汀)兩種活性代謝產物,但兩者的血藥濃度只分別相當於原藥的1/10和1/100,因此,可推測其細胞毒性作用主要來自於其原藥本身,而非其代謝物。 3、本品主要隨糞便排出,清除率約700ml/min,單劑量靜脈給予120mg/m2,經1h輸入,原藥的中位消除t1/2約為40min,代謝物M2和M4的平均消除t1/2分別約為3h和30min。

貯藏方法

避光,貯於室溫下,短程攜帶允許15-30℃。

有效期

18個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