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黴素顆粒 - 西藥

阿奇霉素颗粒,西药名。为全身用抗菌药。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為阿奇黴素。

性狀

本品為混懸顆粒,味甜。

適應症

1、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2、敏感細菌引起的鼻竇炎、中耳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3、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以及肺炎支原體所致的肺炎。4、沙眼衣原體及非多種耐藥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宮頸炎。5、敏感細菌引起的面板軟組織感染。

規格

0.1g(10萬單位)。

用法用量

1、將本品倒入杯中,加入適量涼開水,溶解搖勻後口服。2、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服用。3、成人用量:(1)沙眼衣原體或敏感淋病奈瑟菌所致性傳播疾病,僅需單次口服本品1.0g。(2)對其他感染的治療:第1日,0.5g頓服,第2-5日,一日0.25g頓服;或一日0.5g頓服,連服3日。4、小兒用量:(1)治療中耳炎、肺炎,第1日,按體重10mg/kg頓服,一日最大量不超過0.5g,第2-5日,每日按體重5mg/kg頓服(一日最大量不超過0.25g)或按如下方法給藥:體重為15kg-25kg首日0.2g頓服,第2-5日0.1g頓服;體重為26kg-35kg首日0.3g頓服,第2-5日0.15g頓服;體重為36kg-45kg首日0.4g頓服,第2-5日0.2g頓服。(2)治療小兒咽炎、扁桃體炎,一日按體重12mg/kg頓服,一日最大量不超過0.5g(相當於5袋),連用5日。

臨床應用及指南

1、陳勇透過進行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阿奇黴素顆粒治療小兒急性咽炎肺胃實熱證的臨床效果研究,得出結論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阿奇黴素顆粒治療小兒急性咽炎肺胃實熱證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臨床症狀和炎症指標。(藥物生物技術,2018,25(06):520-523.)2、楊穎博、蔣秀芳透過進行阿奇黴素顆粒用於急性小兒支氣管炎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得出結論阿奇黴素顆粒治療急性小兒支氣管炎的療效良好,值得推廣使用。(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誌,2018,2(07):92.)3、胡思源、李新民、鍾成梁、郭聖璇、宋紅梅、劉建華、白曉紅、韓選民、王玉水、趙豔梅、王曉燕、何宏蘊、馬斯風、文璨、劉玉鳳透過進行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聯合阿奇黴素顆粒治療小兒急性咽炎肺胃實熱證的臨床效果研究,得出結論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聯合阿奇黴素顆粒在治療小兒急性咽炎(肺胃實熱證)咽痛症狀方面,其療效不劣於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阿奇黴素顆粒,且優於單用阿奇黴素顆粒,安全性良好。(世界中醫藥,2017,12(11):2674-2678+2682.)

不良反應

1、臨床試驗經驗:(1)由於臨床試驗在不同的條件下完成,在臨床試驗中觀察到的一種藥物的不良反應率不能直接和其他藥物在臨床試驗中的不良反應率相比較,且未必反映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率。(2)阿奇黴素靜脈製劑治療社羣獲得性肺炎的臨床試驗中,靜脈給藥2-5個劑量,所報道的不良反應多數為輕至中度,且停藥後可恢復。這些臨床試驗中多數患者有一種以上合併症,並需應用其他藥物。約1.2%用本品靜脈製劑的患者中止用藥,2.4%採用靜脈或口服阿奇黴素治療的患者因出現不良反應症狀或實驗室檢查異常而中止用藥(3)在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進行的臨床試驗中,接受阿奇黴素單藥治療的女性患者靜脈給藥1-2個劑量後,2%患者因臨床不良反應而停藥,阿奇黴素與甲硝唑合用的患者中4%的患者因不良反應而中止治療。(4)以上研究中,導致停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和皮疹,導致停藥的實驗室檢查異常主要為氨基轉氨酶和/或鹼性磷酸酶升高。(5)在社羣獲得性肺炎的研究中,成年患者接受本品靜脈/口服制劑治療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其中腹瀉或稀便(4.3%),噁心(3.9%),腹痛(2.7%),嘔吐(1.4%)。約12%的患者發生與靜脈注射相關的不良反應,最常見者為注射部位疼痛(6.5%)和區域性炎症反應(3.1%)。(6)在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試驗中,成年女性患者接受本品靜脈/口服制劑治療,與治療相關的最常見不良反應也是胃腸道反應,其中常見的為腹瀉(8.5%)和噁心(6.6%),其次為陰道炎(2.8%)、腹痛(1.9%)、厭食(1.9%)、皮疹和瘙癢(1.9%)。這些研究中阿奇黴素與甲硝唑合用時,更高比例的女性患者發生噁心(10.3%)、腹痛(3.7%)、嘔吐(2.8%)、給藥部位反應、口炎、頭暈和呼吸困難(共1.9%)。(7)阿奇黴素靜脈/口服多劑給藥治療方案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均不超過1%。(8)發生率不超過1%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消化不良、腹脹,粘膜炎、口腔念珠菌病和胃炎。神經系統:頭痛、嗜睡。變態性反應:支氣管痙攣。特殊感覺:味覺倒錯。2、上市後應用的經驗:(1)口服阿奇黴素製劑上市後應用於成人和/或兒童患者,有以下不良事件的報道,但不能肯定是否為阿奇黴素引起:①變態反應:關節痛、水腫、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②心血管: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動過速,低血壓、罕見QT間期延長和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③胃腸道:厭食、便秘、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腹瀉但極少引起脫水,偽膜性腸炎,胰腺炎,口腔念珠菌病,幽門狹窄以及罕見的舌變色。④全身反應:乏力、感覺異常、疲勞、不適和過敏性休克反應。⑤泌尿生殖系統: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功能衰竭、陰道炎。⑥造血系統:血小板減少。⑦肝/膽:阿奇黴素上市後應用的經驗中報道過與肝功能不全相關的不良反應。⑧神經系統:驚厥、頭暈/眩暈、頭痛、嗜睡、多動、神經質、激越及暈厥。⑨耳及迷路異常:耳聾、耳鳴、聽覺損害、眩暈。⑩精神:攻擊性反應和焦慮。⑪面板及附件:瘙癢,罕見的嚴重面板反應包括多形性紅斑、StevensJohnson綜合徵和中毒性表皮鬆解壞死症。⑫特殊感覺:聽力障礙包括聽力喪失、耳聾和/或耳鳴,也有味覺/嗅覺異常和/或喪失的報道。(2)實驗室檢查異常:臨床試驗中所見顯著異常的實驗室檢查(無論是否與藥物有關)為:①發生率4%-6%: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肌酐升高。②發生率1%-3%:乳酸脫氫酶(LDH)、膽紅素升高。③發生率低於1%: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計數減少、血清鹼性磷酸酶升高。④隨訪發現上述實驗室檢查異常為可逆性。(3)在750多例患者參加的阿奇黴素(靜脈/口服)多劑給藥臨床試驗中,不超過2%的患者因治療相關性肝酶異常而停用阿奇黴素。

禁忌

1、已知對阿奇黴素、紅黴素、其他大環內酯類或酮內酯類藥物過敏的患者禁用。2、以前使用阿奇黴素後有膽汁淤積性黃疸/肝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禁用。3、警告:(1)過敏反應:採用阿奇黴素治療引起嚴重變態反應,包括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反應、面板反應,包括StevensJohnson綜合徵及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等的報告非常少見。雖然罕見,但有死亡的報道。某些患者出現過敏症狀時,起初給予對症治療有效,若過早停止治療,即使未再用阿奇黴素,過敏症狀仍可迅速復發。對這類患者需延長對症治療和觀察的時間。目前尚不知這些事件的發生是否與阿奇黴素在組織中的半衰期長因而機體暴露於抗原的時間較長有關。(2)如發生變態反應,應立即停藥並給予適當的治療。醫生應知道,停止對症治療後,過敏症狀可能再次出現。(3)肝毒性:曾有肝功能異常、肝炎、膽汁淤積性黃疸、肝壞死以及肝衰竭的報道,其中某些病例可能致死。如果出現肝炎症狀和體徵,應立即停止使用本品。(4)難辨梭菌相關性腹瀉:幾乎所有抗菌藥物的應用都有難辨梭菌相關性腹瀉(CDAD)的報告,其中包括本品,其嚴重程度可表現為輕度腹瀉至致死性結腸炎。抗菌藥物治療可引起結腸內正常菌群的改變,導致難辨梭菌的過度繁殖。(5)難辨梭菌產生的毒素A和毒素B與CDAD的發病有關。高產毒的難辨梭菌導致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這些感染可能難以用抗菌藥物治療,可能需要結腸切除術。對於所有使用抗生素後出現腹瀉的患者,必須考慮到CDAD的可能。由於曾經有給予抗菌藥物治療超過2個月後發生CDAD的報道,因此需仔細詢問病史。(6)如果懷疑或確診CDAD,可能需要停用正在使用的並非針對難辨梭菌的抗生素。必須根據臨床需要適當補充水、電解質和蛋白質,並給予對難辨梭菌有效的抗生素,必要時進行手術評估。

注意事項

1、一般事項:由於阿奇黴素主要經肝臟清除,故肝功能損害的患者應慎用阿奇黴素。GFR<10mL/min的受試者的資料有限,這類患者也應慎用阿奇黴素。曾有肝功能異常、肝炎、膽汁淤積性黃疸、肝壞死和肝衰竭的報道,其中某些病例可能致死。如果出現肝炎的體徵和症狀,應立即停用阿奇黴素。2、本品應按說明書溶解和稀釋,靜脈滴注的時間不能少於60分鐘。3、有報道靜脈應用阿奇黴素時注射區域性可出現不良反應。給予阿奇黴素500mg,配製成濃度2mg/ml,250ml的溶液在1小時內滴完或配成1mg/ml,500ml的溶液在3小時內滴完。注射區域性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均相似。所有接受阿奇黴素藥液濃度大於2.0mg/ml的志願者均出現注射區域性反應,所以靜滴時的藥液濃度不能太高。4、QT間期延長:(1)有報道,應用其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阿奇黴素可引起心室復極化和QT間期延長,從而有發生心律失常和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風險。在對使用阿奇黴素患者的上市後監測中,有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案例的自發性報告。在權衡高危人群使用阿奇黴素的風險和獲益時,醫療衛生保健人員應考慮可能致命的QT間期延長的風險。(2)已知有QT間期延長、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病史、先天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徵、緩慢性心律失常或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的患者。(3)服用已知可延長QT間期藥物的患者,如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鬱藥物和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的患者。(4)處於致心律失常狀態的患者,如未糾正的低鉀血癥或低鎂血癥、有臨床意義的心動過緩,以及正在接受IA型(奎尼丁、普魯卡因胺)和Ⅲ型(多非利特、胺碘達隆、索他洛爾)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患者。(5)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對藥物相關的QT間期影響更為敏感。5、阿奇黴素治療的患者中曾有重症肌無力症狀加重或新發肌無力綜合徵的報告。6、在未確診或並非高度懷疑細菌感染,或無預防指徵的情況下,使用本品可能對患者無益,還會增加耐藥菌產生的風險。7、患者需知:(1)出現任何變態反應徵象時,應立即停用阿奇黴素,並與醫生聯絡。(2)患者應被告知抗菌藥物包括本品(阿奇黴素)只能用於治療細菌感染,不能用於治療病毒感染(例如普通感冒)。使用本品(阿奇黴素)治療細菌感染時,必須告知患者雖然通常治療初期會感覺好轉,仍應當按照醫師指導精確服藥。漏服或未完成整個療程可能會:降低當前治療的療效;增加細菌耐藥的可能性,將導致將來阿奇黴素或其他抗菌藥物無法治療這些耐藥菌。8、抗生素治療常常可引起腹瀉,停用抗生素後通常可恢復。有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後,患者甚至在最後1次用抗生素後2個月或更久後出現水樣便或血性便(伴或不伴胃痙攣和發熱)。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患者應儘快與醫生聯絡。9、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動物實驗顯示本品對胎兒無影響,但在人類孕婦中應用尚乏經驗,故在孕婦中應用須充分權衡利弊。尚無資料顯示本品是否可分泌至母乳中,故哺乳期婦女應用須謹慎考慮。10、兒童用藥:治療小於6個月小兒中耳炎、社羣獲得性肺炎及小於2歲小兒咽炎或扁桃體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尚未確定。11、老年用藥: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12、藥物過量: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

藥物相互作用

1、那非那韋穩態時,聯合使用單劑阿奇黴素口服,可使阿奇黴素血清濃度升高。雖然與那非那韋合用時無需調整阿奇黴素的劑量,但必須密切監測阿奇黴素已知的副作用如肝酶異常和聽力損害。2、在探討抗酸劑與阿奇黴素同時給藥的藥動學研究中,阿奇黴素的峰濃度大約降低了25%,未見對總生物利用度的影響。對服用阿奇黴素又需要服用抗酸劑的患者,不應同一時間服用這些藥物。3、自發性上市後報告提示合併使用阿奇黴素可能增強口服抗凝藥的作用。患者合併使用阿奇黴素和口服抗凝藥物時,應嚴密監測凝血酶原時間。4、按治療劑量使用時,阿奇黴素對阿託伐他汀、卡馬西平、西替立嗪、去羥肌苷、依法韋侖、氟康唑、茚地那韋、咪達唑侖、利福布丁、西地那非、茶鹼(靜脈和口服給藥)、三唑侖、甲氧苄啶/磺胺甲基異噁唑或齊多夫定的藥代動力學的影響不大。合用時,依法韋侖或氟康唑對阿奇黴素的藥代動力學影響不大。阿奇黴素與上述任何藥物合用時,無需調整任一藥物的劑量。5、臨床試驗中尚未報道過阿奇黴素與以下藥物有相互作用。然而迄今未進行專門的研究評價阿奇黴素與這些藥物之間潛在的相互作用。但應用其他大環內酯類藥物時曾出現這些情況。因此,在尚無新的研究資料時,阿奇黴素與以下藥物合用時宜對患者進行嚴密觀察:(1)地高辛—地高辛的血濃度升高。(2)麥角胺或雙氫麥角胺-急性麥角中毒,表現為嚴重外周血管痙攣和感覺遲鈍。(3)特非那定、環孢黴素、海索比妥和苯妥英濃度升高。(4)對實驗室檢查的影響:未見對實驗室檢查結果有影響的報道。

藥理作用

1、阿奇黴素為15元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體外試驗證明阿奇黴素對臨床上多種常見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包括:(1)革蘭陽性需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釀膿鏈球菌(A組β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和其他鏈球菌、白喉(棒狀)桿菌。本品對於耐紅黴素的革蘭陽性細菌,包括糞鏈球菌(腸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的多種葡萄球菌菌株呈現交叉耐藥性。(2)革蘭陰性需氧菌: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嗜血桿菌、卡他摩拉菌、不動桿菌屬、耶爾森菌屬、嗜肺軍團菌、百日咳桿菌、副百日咳桿菌、志賀菌屬、巴斯德菌屬、霍亂弧菌、副溶血性桿菌、類志賀吡鄰單胞菌。(3)本品對下列革蘭陰性菌的活性視菌株而定,並需作敏感性測定:大腸埃希菌、傷寒沙門菌、腸肝菌屬、親水性單胞菌、克雷白菌屬。(4)厭氧菌:脆弱類桿菌、類桿菌屬、產氣莢膜桿菌、消化鏈球菌屬、壞死梭桿菌、痤瘡丙酸桿菌。性傳播疾病微生物:梅毒螺旋體、淋病奈瑟菌、杜克嗜血桿菌。(5)其他微生物:包括特南包柔螺旋體(Lyme病體)、肺炎支原體、人型支原體、解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卡氏肺孢子蟲、鳥分枝桿菌屬、彎曲菌屬、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德桿菌。2、下列革蘭陰性菌通常是耐藥的:變形桿菌屬、沙雷菌屬、摩根桿菌、假單胞桿菌。作用機制與紅黴素相同,主要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單位結合,抑制依賴於RNA的蛋白合成。

藥代動力學

口服後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為37%。單劑口服0.5g後,達峰時間為2.5-2.6小時,血液峰濃度(Cmax)為0.4-0.45mg/L。本品在體內分佈廣泛,在各種組織內濃度可達同期血濃度的10-100倍,在巨噬細胞及纖維母細胞內濃度高,前者能將阿奇黴素轉運至炎症部位。本品單劑給藥後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為35-48小時,給藥量的50%以上以原形經膽道排出,給藥後72小時內約4.5%以原形經尿排出。本品的血清蛋白結合率隨血液濃度的增加而減低,當血液濃度為0.02μg/ml時,血清蛋白結合率為15%;當血濃度為2μg/ml時,血清蛋白結合率為7%。

貯藏方法

密封,在乾燥處儲存。

有效期

24個月

鑑別

取本品細粉適量,加乙醇製成每1ml中含阿奇黴素5mg的溶液,濾過,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照阿奇黴素項下的鑑別(1)或(2)項試驗,顯相同的結果。

檢查

1、鹼度:取本品適量(約相當於阿奇黴素20mg),加甲醇5ml溶解後,再加水5ml,混勻,10分鐘後,依法測定(通則0631),pH值應為8.5-11.5。2、有關物質:取本品細粉適量,加稀釋液[磷酸二氫銨溶液(稱取磷酸二氫銨1.73g,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0ml,用氨試液調節pH值至10.0士0.05)甲醇乙腈(7:7:6)]使阿奇黴素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含阿奇黴素10mg的溶液濾過,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照阿奇黴素項下的方法測定,雜質B峰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4倍(20%),雜質H與雜質Q按校正後的峰面積計算(分別乘以校正因子0.1、0.4)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2倍(1.0%),其他單個雜質峰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2倍(1.0%),各雜質峰面積的和按校正後的峰面積計算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8倍(4.0%)。3、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測定法(通則0832第一法1)測定,含水分不得過2.0%。4、其他:應符合顆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通則0104)。

含量測定

1、取裝量差異項下的內容物,混合均勻,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阿奇黴素0.1g),加乙腈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阿奇黴素1mg的溶液,濾過,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照阿奇黴素項下的方法測定,即得。2、本品含阿奇黴素(C38H72N2O12)應為標示量的90.0%-110.0%。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