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莧子 - 中藥材

野苋子,中药名。为苋科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lividus和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的种子。凹头苋分布于全国各地;反枝苋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台湾、河南等地。具有清肝明目,利尿之功效。用于肝热目赤,翳障,小便不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肝明目,利尿。

主治

用於肝熱目赤,翳障,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利尿,明目。”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熱目痛:莧菜子9g。菊花15g,龍膽草9g,水煎服。

2、治高血壓:莧菜子15g,水煎服。(1-2方出自《內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採收果實,日曬,搓揉取種子,乾燥。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種子環形(凹頭莧)或近球形(反枝莧),直徑0.8-1.5mm。前者表面紅黑至黑褐色,邊緣具環狀邊。後者棕色或黑色,邊緣鈍,略有光澤。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莧科植物凹頭莧和反枝莧。

形態特徵

1、凹頭莧,一年生草本,高10-30釐米,全體無毛;莖伏臥而上升,從基部分枝,淡綠色或紫紅色。葉片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5-4.5釐米,寬1-3釐米,頂端凹缺,有1芒尖,或微小不顯,基部寬楔形,全緣或稍呈波狀;葉柄長1-3.5釐米。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葉的腋部,生在莖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矩圓形,長不及1毫米;花被片矩圓形或披針形,長1.2-1.5毫米,淡綠色,頂端急尖,邊緣內曲,背部有1隆起中脈;雄蕊比花被片稍短;柱頭3或2,果熟時脫落。胞果扁卵形,長3毫米,不裂,微皺縮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種子環形,直徑約12毫米,黑色至黑褐色,邊緣具環狀邊。花期7-8月,果期8-9月。2、反枝莧又名:西風古,紅莧菜。一年生草本,高20-80釐米,有時達1米多;莖直立,粗壯,單一或分枝,淡綠色,有時具帶紫色條紋,稍具鈍稜,密生短柔毛。葉片菱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2釐米,寬2-5釐米,頂端銳尖或尖凹,有小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緣,兩面及邊緣有柔毛,下面毛較密;葉柄長1.5-5.5釐米,淡綠色,有時淡紫色,有柔毛。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直立,直徑2-4釐米,由多數穗狀花序形成,頂生花穗較側生者長;苞片及小苞片鑽形,長4-6毫米,白色,背面有1龍骨狀突起,伸出頂端成白色尖芒;花被片矩圓形或矩圓狀倒卵形,長2-2.5毫米,薄膜質,白色,有1淡綠色細中脈,頂端急尖或尖凹,具凸尖;雄蕊比花被片稍長;柱頭3,有時2。胞果扁卵形,長約1.5毫米,環狀橫裂,薄膜質,淡綠色,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內。種子近球形,直徑1毫米,棕色或黑色,邊緣鈍。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1、凹頭莧分佈於全國各地。2、反枝莧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臺灣、河南等地。

生長環境

1、凹頭莧生於庭園、路邊等處。2、反枝莧生於曠野、田間或村舍附近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