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丸 - 方劑

槐角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具有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 名称:槐角丸
  • 别名:地榆槐角丸
  •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
  • 功用: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
  • 主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歌訣

槐角丸中配地榆,歸芩防枳六藥齊,疏風清熱能止血,脫肛痔血此方醫。

組成

槐角(去枝梗,炒)一斤,地榆、當歸(酒浸一宿,焙)、防風(去蘆)、黃芩、枳殼(去瓤,麩炒)各半斤。

用法用量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米飲送下,不拘時候,久服。

功用

止癢痛,消腫聚,驅溼毒。清腸疏風,涼血止血。

主治

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乳名瘻;及腸風瘡內小蟲,裡急下膿血。

方義

治療肝熱下瀉出血,自然應該涼肝止血。但在涼肝止血同時還應兼顧血隨氣陷這一機理,佐以昇陽舉陷藥物,才使治法趨於完善。此方槐角用量最重,《本草經疏》曾謂此藥“為苦寒純陰之品,為涼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熱,散一切結,清一切火。”首選此藥清肝涼血,自是主藥。地榆性味苦寒,藥理實驗證明本品能使凝血時間明顯縮短,並有收縮血管作用。再配擅長清熱止血的黃芩,能夠增強槐角清肝、涼血、止血力量,三藥專為熱迫血行而設。下血雖因血為熱迫,氣機陷而不舉亦難御其責。故佐升浮的防風升發清陽,枳殼疏通氣機,藥理實驗證實枳殼能使胃腸執行收縮有力,雖然本身並無止血作用,卻可達到壓迫止血目的,可為槐角、地榆他山之助。用一味當歸活血,可使血止而不停淤,亦有可取。全方構思縝密,選藥精當,用於痔血,當有效驗。痔血最忌大便乾燥。因為便燥勢必擦傷瘡面,加劇出血;便時用力,亦要加劇出血之勢。槐角質地陰柔,長於滋潤腸道;地榆有微弱瀉下作用,可使腸道保持暢通。痔血選用二藥而不選用其他止血藥物,就是因為二藥可使大便通調。古人根據出血部位的選藥經驗,可以借鑑。此方能治脫肛,也是同一道理,一面用槐角、地榆、當歸滋潤大便,使其暢通;一面用枳殼收縮大腸,防風升舉氣機,使其復位。但僅宜於脫肛兼見大便燥結之證,若系氣虛下陷,仍以補中益氣為宜。

重要文獻摘要

《名方類證醫書大全》:“槐角丸,治五種腸風下血,痔瘻脫肛下血,並宜服之。槐角(去枝梗,炒)一兩,地榆、黃芩、當歸(去蘆,酒浸一宿,焙乾)、防風(去蘆)枳殼(去白,麩炒)各半斤。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