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酸漿草 - 中藥材

大酸浆草,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戟叶酸模RumexhastatusD.Don的根或全草。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咳喘,跌打损伤,崩漏。

功效作用

功能

發汗解表,祛風除溼,止咳,止血。

主治

感冒,頭痛,風溼關節痛,咳喘,跌打損傷,崩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燻洗;搗敷;或研末敷。

化學成分

戟葉酸模根及根莖中含有β-谷甾醇,十八烷醇,槲皮素-3-吡喃半乳糖甙,無色矢車菊素,大黃酚,大黃素,大黃素甲醚,8-羥基-3-甲基蒽醌-1-O-(4-O-β-D-吡喃半乳糖基)-α-L-吡喃鼠李糖甙。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發汗解表,潤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腫,痰喘。”

2、《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祛風除溼,鎮痛,止血。用於風溼關節紅腫疼痛,骨折,紅崩。”

3、《彝藥志》:“治四肢關節腫痛,風溼骨痛,漆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溼關節痛:大酸漿草根30g,紅牛膝、木瓜、黑骨藤各15g,泡酒500g服。

2、治關節紅腫:大酸漿草鮮葉、小血藤各適量搗敷患處。

3、治骨折:大酸漿草鮮葉搗爛,加白酒適量,焙熱外敷患處。

4、治紅崩:大酸漿草根炒炭配地榆、棕葉根各24g,煎服。(1-4方出自《西昌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採根或全草,洗淨,晾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細長圓柱形,彎曲,偶有分枝;長達30cm,直徑0.5-1.5cm;斷面木質性,棕黃色,味苦。莖多分枝,節部微膨大;表面有縱紋。葉柄纖細,葉片戟狀分叉,狹窄,長2-5cm,寬1-5mm。總狀花序密集,小花黃色至淡紅色。翅果,三稜形。氣微,味苦、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蓼科酸模屬戟葉酸模。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30-50cm。根莖木質,褐色;莖直立,分枝多,纖細,有溝紋和白粉。葉片3深裂,裂片線形,中裂片長線形或近線狀披針形,長1.5-3.5cm,兩側耳狀裂片外展或向上彎,裂片長0.5-1.5cm,葉基戟形,全緣,無毛,有白粉;葉柄長於葉片;托葉鞘膜質,撕裂,褐色。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長,有白粉;雌雄異株,苞片膜質,撕裂狀;花梗伸出苞外;花被6片,紅色;雌花外輪花被片3,反折,內輪花被片3,直立,有網紋;花柱3枚,柱頭畫筆狀。

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自產自銷。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2000m的河谷灌叢、山坡岩石上或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