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補血湯 - 方劑

当归补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生血之功效。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瘀阻者;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血虚阳浮者;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血虚有热者。

  • 名称:当归补血汤
  •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 分类:补益剂-补血剂
  • 功用:补气生血
  •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歌訣

當歸補血君黃芪,芪歸用量五比一;補氣生血代表劑,血虛發熱此方宜。

組成

黃芪一兩(30g),當歸(酒洗)二錢(6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

功用

補氣生血。

主治

血虛陽浮發熱證。肌熱面紅,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後,久不癒合者。

方義

本方證為勞倦內傷,血虛氣弱,陽氣浮越所致。血虛氣弱,陰不維陽,故肌熱面赤、煩渴引飲,此種煩渴,常時煩時止,渴喜熱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是血虛氣弱,陽氣浮越之象,是血虛發熱的辨證關鍵。治宜補氣生血,使氣旺血生,虛熱自止。方中重用黃芪,其用量五倍於當歸,其義有二:本方證為陰血虧虛,以致陽氣欲浮越散亡,此時,恐一時滋陰補血固裡不及,陽氣外亡,故重用黃芪補氣而專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故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以資化源,使氣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當歸養血和營,則浮陽秘斂,陽生陰長,氣旺血生,而虛熱自退。

配伍特點

本方重用補氣,少伍養血,意在補氣以生血。

運用

1、本方為補氣生血之基礎方,也是體現李東垣“甘溫除熱”治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時除肌熱、口渴喜熱飲、面赤外,以脈大而虛,重按無力為辨證要點。2、本方可用於婦人經期、產後發熱等屬血虛陽浮者,以及各種貧血、過敏性紫癜等屬血虛氣弱者。

加減化裁

若婦女經期,或產後感冒發熱頭痛者,加蔥白、豆豉、生薑、大棗以疏風解表;若瘡瘍久潰不愈,氣血兩虛而又餘毒未盡者,可加銀花、甘草以清熱解毒;若血虛氣弱出血不止者,可加煅龍骨、阿膠、山茱萸以固澀止血。

使用注意

陰虛發熱證忌用。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內外傷辨惑論》卷中:“治肌熱,燥熱,口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血虛,又云血虛發熱證象白虎,惟脈不長實有辨耳,誤服白虎湯必死。此病得之於飢困勞役。”2、方論選錄吳昆《醫方考》卷3:“血實則身涼,血虛則身熱。或以飢困勞役,虛其陰血,則陽獨治,故令肌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此證純象傷寒白虎湯之證,但脈大而虛,非大而長,為可辨爾。《內經》所謂脈虛血虛是也。當歸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養血;而黃芪則味甘補氣者也,今黃芪多於當歸數倍,而曰補血湯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於無形之氣故也。《內經》曰:'陽生陰長’,是之謂爾。”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