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幹 - 中藥材

番石榴干,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guajavaLinn.的干燥幼果。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具有收敛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泻痢无度,崩漏。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止瀉,止血。

主治

瀉痢無度,崩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燒灰,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

內火大、肝熱、便秘者不宜多吃。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志》:“收斂,止吐瀉無度。治崩漏。”

2、《廣西中藥志》:“止痢疾。”

3、《全國中草藥彙編》:“收斂止瀉,消炎止血。主治急、慢性腸炎,痢疾,小兒消化不良。”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婦女崩漏。

相關配伍

1、治婦人崩漏:番石榴燒灰,每服9g。以開水送服。(《嶺南採藥志》)

2、解巴豆毒:番石榴幹、土炒白朮、石榴皮各9g。清水1碗半,煎至1碗飲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幼果,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的未成熟幼果,呈圓球形,卵形或梨形不等,橫徑2-3cm,鮮時青綠色,幹者黑褐色;表面稍粗糙堅硬,先端有宿存的花萼及殘存花柱。果肉堅硬,淺棕色,5室,有多數種子密集鑲嵌於內;種子灰褐色,大如綠豆,呈不規則之扁圓形或三角形。味微酸而澀,氣微香。以飽滿、堅實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3米;樹皮平滑,灰色,片狀剝落;嫩枝有稜,被毛。葉片革質,長圓形至橢圓形,長6-12釐米,寬3.5-6釐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近於圓形,上面稍粗糙,下面有毛,側脈12-15對,常下陷,網脈明顯;葉柄長5毫米。花單生或2-3朵排成聚傘花序;萼管鐘形,長5毫米,有毛,萼帽近圓形,長7-8毫米,不規則裂開;花瓣長1-1.4釐米,白色;雄蕊長6-9毫米;子房下位,與萼合生,花柱與雄蕊同長。漿果球形、卵圓形或梨形,長3-8釐米,頂端有宿存萼片,果肉白色及黃色,胎座肥大,肉質,淡紅色;種子多數。

分佈區域

在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地均有分佈或栽培。

生長環境

生於原野、村邊、溪旁、林緣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