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莖 - 中藥材

昙花茎,中药名。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Epiphyllumoxypetalum(DC.)Haw.的茎。分布于我国各地广为栽培,热带地区可栽培于庭园,一般只作盆栽,温带地区常栽培于温室。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疔疮疖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治疔。”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疔:曇花鮮莖,和米飯、食鹽各少許,搗爛外敷。(《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鮮用。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仙人掌科植物曇花。

形態特徵

曇花又名:金鉤蓮,葉下蓮。附生肉質灌木,高2-6米,老莖圓柱狀,木質化。分枝多數,葉狀側扁,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5-100釐米,寬5-12釐米,先端長漸尖至急尖,或圓形,邊緣波狀或具深圓齒,基部急尖、短漸尖或漸狹成柄狀,深綠色,無毛,中肋粗大,寬2-6毫米,於兩面突起,老株分枝產生氣根;小窠排列於齒間凹陷處,小形,無刺,初具少數綿毛,後裸露。花單生於枝側的小窠,漏斗狀,於夜間開放,芳香,長25-30釐米,直徑10-12釐米;花托綠色,略具角,被三角形短鱗片;花托筒長13-18釐米,基部直徑4-9毫米,多少彎曲,疏生長3-10毫米的披針形鱗片,鱗腋小窠通常無毛;萼狀花被片綠白色、淡琥珀色色或帶紅暈,線形至倒披針形,長8-10釐米,寬3-4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全緣,通常反曲;瓣狀花被片白色,倒卵狀披針形至倒卵形,長7-10釐米,寬3-4.5釐米,先端急尖至圓形,有時具芒尖,邊緣全緣或齧蝕狀;雄蕊多數,排成兩列;花絲白色,長2.5-5釐米;花葯淡黃色,長3-3.5毫米;花柱白色,長20-22釐米,直徑3-4毫米;柱頭15-20,狹線形,長16-18毫米,先端長漸尖,開展,黃白色。漿果長球形,具縱稜脊,無毛,紫紅色。種子多數,卵狀腎形,亮黑色,具皺紋,無毛。

分佈區域

我國各地廣為栽培,熱帶地區可栽培於庭園,一般只作盆栽,溫帶地區常栽培於溫室。

生長環境

生於富含腐質的砂質土壤,喜陰溼和多霧環境,不易暴曬,不耐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