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及護理

蛛網膜下腔出血通常為顱內動脈瘤或腦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約佔出血性腦卒中的20百分之,死亡率為25百分之。再次出血和腦血管痙攣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兩大威脅。如果能及時發現再出血和腦血管痙攣的先兆,有利於醫生早期作出診斷和及時治療,及時有效的護理對減少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病因。

1、顱內動脈瘤是SAH最常見病因,文獻報告為54百分之至75百分之。好發年齡為40至60歲。好發部位為腦底動脈環及分支起始部,其中前交通動脈動脈瘤發生率最高,趙本山即為前交通動脈瘤,後依次為後交通動脈動脈瘤,大腦中動脈動脈瘤,頸內動脈動脈瘤,大腦前動脈動脈瘤,多發動脈瘤,基底動脈動脈瘤,小腦後下動脈動脈瘤,眼動脈動脈瘤。

2、血管畸型是第二位原因,國內文獻報告為19百分之。血管畸型最常見是動靜脈畸型佔90百分之。93.08百分之的發生在幕上,且多發生在皮質,其中顳葉最多,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

3、高血壓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第三個主要原因,佔13百分之。動脈硬化所引起的是由於長期的高血壓造成小動脈及微動脈廣泛性、多發性粟粒狀動脈瘤,當壓力增加時,大多數微形破裂,造成瀰漫性。

二、臨床表現

1、頭痛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發生率為85百分之至95百分之。

2、頸項強直。頸項強直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反映SAH的嚴重程度,儘管體徵可因人而異。

其它臨床症狀有畏光、噁心、嘔吐、昏睡和精神改變。多數患者均有短暫的意識喪失,繼而出現各種精神障礙。大約10百分之的患者發生癲癇

4、可造成顱神經麻痺,以動脈瘤破裂最常見。癱瘓常見於頸內動脈與後交通動脈接合處的動脈瘤,臨床表現為瞳孔擴大、眼瞼下垂及眼球運動障礙。三叉神經痛可見於海綿竇內巨大動脈瘤。外展神經受損亦很常見,與顱內壓增高及腦內血腫致腦幹移位、牽拉有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