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麩子 - 中藥材

盐麸子,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Schinus indicus Burm.;Rhus semialata Murr.;R.javanica Thunb.]的果实。具有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的功效。主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

功效作用

功能

生津潤肺,降火化痰,斂汗,止痢。

主治

痰嗽,喉痺,黃疸,盜汗,痢疾,頑癬,癰毒,頭風白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化學成分

鹽麩子含鞣質50-70%,也有高達80%的,主為五-間雙沒食子醯-β-葡萄糖,尚有遊離沒食子酸2-4%及脂肪、樹脂、澱粉。有機酸如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預試有黃酮甙。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頭風白屑。”

2、《開寶本草》:“除痰飲瘴瘧,喉中熱結,喉痺,止渴,解酒毒,黃疸,天行寒熱,痰嗽,變白,生毛髮。”

3、《綱目》:“生津降火,化痰,潤肺滋腎,消毒,止痢收汗。治風溼,眼病。”

4、《本草求原》:“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5、《野生藥植圖說》:“洗瘡。”

6、《綱目》:“鹽麩子,鹹能軟而潤,故降火化痰消毒;酸能收而澀,故生津潤肺止痢。腎主五液,入肺為痰,入脾為涎,入心為汗,入肝為淚,自入為唾,其本皆水也。鹽麩、五倍先定腎肝,有救水之功,所以痰涎、盜汗、風溼、下淚、涕唾之證,皆宜用之。”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年久頑癬:鹽麩本子、王不留行。焙乾研末,麻油調搽。(《湖南藥物志》)

2、治癰毒潰爛:鹽膚木子和花搗爛,香油調敷。(《湖南藥物志》)

3、治肺虛久嗽胸痛:鹽膚木乾果研末。每晨服一至三錢,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10月採收成熟果實,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漆樹科植物鹽膚木。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樹皮灰褐色,有無數皮孔和三角形的葉痕,冬芽有灰黃色的絨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具小葉7-13,總葉柄和葉軸有顯著的翅,小葉無柄,卵形以至卵狀橢圓形,長6-12cm,寬4-6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以至楔形,邊緣有粗而圓的鋸齒,下面具棕褐色柔毛。圓錐花序頂生,序梗密生棕褐色柔毛;花小,雜性,兩性花的萼片5,廣卵形,先端鈍;花瓣5,乳白色,倒卵狀長橢圓形,邊緣內側基部具柔毛;雄蕊5,花葯黃色,丁字著生,花絲黃色;雌蕊較雄蕊短,子房上位,花柱3,柱頭頭狀;雄花略小,中央有退化子房。核果近扁圓形,橫徑約5毫米,紅色,被短細柔毛。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本植物的根(鹽麩子根)、根皮(鹽麩根白皮),樹皮(鹽麩樹白皮)、葉(鹽麩葉)、花(鹽麩木花)、幼嫩枝苗(五倍子苗)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及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雲南、陝西、甘肅等地。

生長環境

為我國中南和西南常見的野生陽性樹。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