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毒平胃散 - 方劑

败毒平胃散,中医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四。主治风寒湿痢兼阳明胃病,饱闷不食,呕吐恶心。

  • 名称:败毒平胃散
  • 别名:平胃败毒散
  • 出处:《症因脉治》卷四
  • 主治:风寒湿痢兼阳明胃病,饱闷不食, 呕吐恶心

組成

人參,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陳皮,桔梗,幹葛,蒼朮,厚朴,廣皮,甘草。

主治

風寒溼痢兼陽明胃病,飽悶不食,嘔吐噁心。

方義

人參性微苦微溫,補益脾氣;羌活、獨活性溫,祛風除溼;川芎辛溫,活血行氣,以散瘀滯;柴胡疏散退熱,升舉陽氣;前胡降氣化痰,散風清熱;陳皮、廣皮理氣健脾,燥溼化痰,助脾胃運化;桔梗辛平,祛痰利咽;葛根生津止渴;蒼朮燥溼健脾;厚朴燥溼消痰,下氣除滿;甘草調和諸藥。諸藥何用,祛除風溼以健脾胃,甘草緩和藥性,清陽明之熱而不傷正。

重要文獻摘要

1、《症因脈治》:“又如乙未年,三時雨溼,熱令陰寒,深秋多發頭痛身痛,胸滿寒熱之症,早用寒涼生冷,則胸前凝結,不能敷布作汗,死者比比,餘亦以乙酉治痢法,用敗毒平胃散,則胸寬汗出而愈。夫治痢而因雨溼陰寒,用敗毒平胃,表散取效,此從時行外感寒熱病中,化出治法,今治外感寒熱病,又以陰寒雨溼,治痢之敗毒平胃散散表,此因天災流行,皆系毛竅口鼻,從外感入之表邪,必要仍從毛竅肌表而出。痢疾與寒熱,病症難別,而發散表邪,彼此可以悟用。”“寒溼痢之治身痛發熱,脈浮緊者,宜用敗毒散辛溫散表。嘔吐飽悶脈長者,幹葛平胃散,和胃寬胸。小水不利者,散表利溼。五苓散。不比燥熱痢,禁利小便。又不同燥熱痢,妄用大黃。又不可同溼熱痢,誤用川連。若寒涼太早,則寒溼不散,抑遏內縮,傳入於內,仍要先治外邪,使之從表而出。故寒溼痢必要先用表散者也。 敗毒散治風寒溼痢。 人參 羌活 獨活 川芎 柴胡 前胡 陳皮 桔梗 無汗加防風。胸滿去人參加枳殼。若飽悶不食,嘔吐噁心,此兼陽明胃病,加後方平冒散,《家秘》名敗毒平胃散。”2、《內科》:“乙酉年,夏秋多雨,連次風潮,後發疫痢,惡寒身痛,發熱嘔吐,病形相似,服寒藥多有變症。時餘酌一方,表症甚者,重用敗毒散,佐以蒼、樸,名敗毒平胃散;胸次不寬,裡症甚者,重用平胃散。佐以羌、獨、柴胡,名平胃敗毒散,隨手取效。此係寒溼之邪,傷人肌表,侵入腸胃,而成有表邪之疫痢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