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筍 - 中藥材

岩笋,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笋兰Thuniaalba(Lindl.)Rchb.f.的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具有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接骨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喘咳,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接骨。

主治

肺熱喘咳,胃脘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止咳平喘,接骨。治刀傷,咳喘。”

2、《雲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接骨。主治骨折。”

3、《雲南中藥志》:“用於肺熱咳喘,胃脘痛,跌打損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咳喘:巖筍30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跌打損傷,刀槍傷:巖角9-15g。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附註

本品多為外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鮮用或開水燙後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蘭科植物筍蘭。

形態特徵

地生或附生草本,高30-55釐米,地下具粗短根狀莖及大量纖維根。莖直立,較粗壯,圓柱形,通常具10餘枚互生葉,基部有數枚抱莖鞘,初時全部包藏於葉鞘內,秋季葉脫落後僅留筒狀鞘,貌似多節竹筍。葉薄紙質,狹橢圓形或狹橢圓狀披針形,長10-20釐米,寬2.5-5釐米,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具筒狀鞘並抱莖,有關節,花後葉片凋落僅留下筒狀鞘;筒狀鞘長2-4釐米,後期變為幹膜質。總狀花序長4-10釐米,具2-7朵花;花苞片大,寬橢圓形至狹橢圓形,舟狀,長3-5釐米,薄革質,宿存;花梗和子房長2.5-3釐米;花大,白色,唇瓣黃色而有橙色或栗色斑和條紋,僅邊緣白色;萼片狹長圓形,長4-5釐米,寬約1.5釐米,先端漸尖;花瓣與萼片近等長,稍狹;唇瓣寬卵狀長圓形或寬長圓形,幾不裂,長4-5釐米,寬2.5-3釐米,上部邊緣皺波狀,有不規則流蘇或呈齧蝕狀;唇盤上部有5-6枚褶片,褶片不規則裂成短流蘇;基部的距圓筒狀,長約1釐米,寬3-3.5毫米,先端鈍;蕊柱長約2釐米。蒴果橢圓形,長約4釐米,寬約2釐米。花期6月,果期不詳。

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雲南。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2300m的闊葉林下岩石上或溝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