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樟枝葉 - 中藥材

钓樟枝叶,中药名。为樟科植物红果钓樟LinderaerythrocarpaMakino的枝叶。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杀虫,敛疮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疥癣痒疮,外伤出血,手足皲裂。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殺蟲,斂瘡止血。

主治

疥癬癢瘡,外傷出血,手足皸裂。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研末摻。內服:煎湯,6-15g。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疥癬癢瘡:鮮釣樟枝葉(連果)適量,煎水溫洗,或釣樟鮮嫩枝葉搗爛,用紗布包後烘熱搽患處。(《安徽中草藥》)

2、治外傷出血:鮮釣樟葉搗爛敷傷口。或釣樟葉研細末敷傷口,加壓包紮。(《安徽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夏秋三季均可採收,洗淨切碎,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樟科植物紅果釣樟。

形態特徵

紅果釣樟,又名豫、釣樟、烏樟、枕木、紅果山胡椒、野樟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m。樹皮灰褐色。幼枝條通常灰白色或灰黃色,多皮孔。葉互生;葉柄長0.5-1cm;葉片通常為倒披針形,偶有倒卵形,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常下延,長5-15cm,寬1.5-6cm,紙質,上面綠色,有稀疏貼伏柔毛或無毛,下面帶綠蒼白色,被貼伏柔毛。傘形花序著生於腋芽兩側各一,總梗長約0.5cm,總苞片4,具緣毛,內有花15-17朵。雄花花被片6,黃綠色,橢圓形;雄蕊9,長約1.8mm,花絲無毛,第3輪的近基部著生2個具短柄寬腎形腺體,退化雄蕊成“凸”字形。雌花較小,花被片6;退化雌蕊9,條形,第3輪中下部外側著生2個橢圓形無柄腺體;雌蕊長約1mm,子房狹橢圓形,花柱粗,與子房近等長,柱頭盤狀。果球形,直徑7-8mm,成熟時紅色。花期4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谷、溪邊、林下等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