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草 - 中藥材

鸡眼草,中药名。为豆科鸡眼草属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Schneid.【Hedysarum striata Thunb.】和竖毛鸡眼草K.stipulacea (Maxim.) Makino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暑湿吐泻,黄疸,痢疾,疳积,痈疖疔疮,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损伤,赤白带下。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健脾利溼。

主治

感冒,暑溼吐瀉,黃疸,痢疾,疳積,癰癤疔瘡,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損傷,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化學成分

雞眼草葉含黃酮類、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

雞眼草水浸劑在體外對四種痢疾桿菌(弗氏、宋氏、志賀氏、舒氏)和大腸桿菌無抗菌作用,僅醇浸液對弗氏痢疾桿菌顯示微弱作用。長萼雞眼草水浸液在體外對弗氏、舒氏、志賀氏痢疾桿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平板法)。

相關論述

1、《本草求原》:治跌打撲腫,解毒。

2、《植物名實圖考》:除火毒。中暑搗取汁,(和)涼水飲之。

3、《南京民間藥草》:利小便。

4、《福州草藥》:治蛇咬傷。

5、《中醫藥實驗研究》:治婦人白帶,溼熱黃疸,暑瀉,腸風便血,紅白痢疾。

6、《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吐血,瀉痢及小兒疳疾。

7、《貴州民間藥物》:止血。治腹痛。

8、《四川中藥志》:解熱、散痧。治腰痛腹瀉,發痧,白痢。

9、《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利溼健脾,解熱止痢。

10、《上海常用中草藥》:治感冒發熱,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腸炎,痢疾。

11、《福建中草藥》:利水消積。治消化不良腹瀉。

12、《陝西中草藥》:收斂,固脫。治子宮脫垂,脫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傳染性肝炎:每日用新鮮人字草18g(小兒減半),洗淨加水煎煮20-30分鐘,去渣分3次服,連服10天。據23例觀察,對黃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復有一定作用。治程中亦未發現毒性反應和副作用。

相關配伍

1、治突然吐瀉腹痛:土文花嫩尖葉,口中嚼之,其汁嚥下。(《貴州民間藥物》)

2、治中暑發痧:鮮雞眼草三至四兩。搗爛衝開水服。(《福建中草藥》)

3、治溼熱黃疸,暑瀉,腸風便血:公母草七錢至一兩。水煎服。年久腸風,須久服有效。(《中醫藥實驗研究》)

4、治赤白久痢:鮮雞眼草二兩,鳳尾蕨五錢。水煎,飯前服。(《浙扛民間常用草藥》)

5、治紅白痢疾:公母草五錢,六月霜二錢。水煎,去渣,紅痢加紅糖,白痢加白糖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6、治瘧疾:雞眼草一至三兩。水煎,分二、三次服。一日一劑,連服三天。(《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7、治小兒疳積:雞眼草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8、治胃痛:雞眼草一兩。水煎溫服。(《福建中草藥》)

9、治小便不利:鮮雞眼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0、治熱淋:公母草七錢至一兩。米酒水煎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11、治婦人白帶:公母草七錢至一兩,用精豬肉二、三兩燉湯,以湯煎藥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12、治跌打損傷:雞眼草搗爛外敷。(《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8月採取,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1、雞眼草:莖枝圓柱形,多分枝,長5-30cm,被白色向下的細毛。三出複葉互生,葉多皺縮,完整小葉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5mm;葉端鈍圓,有小突刺,葉基楔形;沿中脈及葉緣疏生白色長毛;托葉2片。花腋生,花萼鍾狀,深紫褐色;蝶形花冠淺玫瑰色,效萼長2-3倍。莢果卵狀矩圓形,頂端稍急尖,有小喙,長達4mm。種子1粒,黑色,具不規則褐色斑點,氣微,味淡。

2、豎毛雞眼草:莖多枝,較粗壯,長10-25cm,疏被向上生長的硬毛。三小葉,完整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長7-20mm,寬3-12mm;葉端圓或微凹,具短尖,葉基楔形;上面無毛,下面中脈及葉緣有白色長硬毛。花簇生於葉腋,花梗有白色硬毛,花萼鍾狀,花冠暗紫色。莢果卵形,長約3mm。種子黑色,平滑。氣微,味淡。顯微鑑別雞眼草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細胞多為橢圓形,外被角質層,尚有非腺毛或其殘基。表皮下可見1-3列細胞組成的厚角組織,常邊續成環。韌皮部外側具帽狀纖維束,其周圍可見草酸鈣方晶,纖維壁微木化。形成層成波狀環。髓部寬大。葉表面製片: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淺狀彎曲。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上下表皮均有平軸式氣孔。非腺毛常為2(1-3)個細胞,基部細胞甚短,頂細胞長,先端漸尖,壁密生壁疣。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雞眼草屬植物雞眼草和豎毛雞眼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多分枝。小枝上有向下倒掛的白色細毛。3出羽狀複葉,互生;有短柄;小葉細長,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2-8cm,寬3-7mm,先端圓形,其中脈延伸呈小刺尖,基部楔形;沿中脈及邊緣有白色鬃毛。托葉較大,長卵形,急尖,初時淡綠色,於時為淡褐色。花蝶形,1-2朵,腋生;小苞片4,卵狀披針形;花萼深紫色,鍾狀,長2.5-3mm,5裂,裂片闊卵形;花冠淺玫瑰色,較萼長2-3倍,旗瓣近圓形,頂端微凹,具爪,基部有小耳,翼瓣長圓形,基部有耳,龍骨瓣半卵形,有短爪和耳,旗瓣和翼瓣近等長,翼瓣和龍骨瓣的末端有深紅色斑點;雄蕊2體。莢果卵狀圓形,頂部稍急尖,有小喙,萼宿存。種子1粒,黑色,具不規則的褐色斑點。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東北以及河北、山東、江蘇、湖北、湖南、福建、廣東、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生長於向陽山坡的路旁、田中、林中及水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