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豆 - 中藥材

响铃豆,中药名。为豆科野百合属植物响铃豆Crotalaria albida Heyne的根及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截疟的功效。主治尿道炎,膀胱炎,肝炎,胃肠炎,痢疾,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疟疾;外用治痈肿疮毒,乳腺炎。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咳平喘,截瘧。

主治

尿道炎,膀胱炎,肝炎,胃腸炎,痢疾,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瘧疾;外用治癰腫瘡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鮮品搗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尿道炎,膀胱炎:響鈴豆30-45g。水煎,白酒為引,內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採,洗淨切碎,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野百合屬植物響鈴豆。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基部常木質,體高30-60(-80)cm;植株或上部分枝,通常細弱,被緊貼的短柔毛。托葉細小,剛毛狀,早落;單葉,葉片倒卵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2.5cm,寬0.5-1.2cm,先端鈍或圓,具細小的短尖頭,基部楔形,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暗灰色,略被短柔毛;葉柄近無。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20-30朵,花序長達20cm,苞片絲狀,長約1mm,小苞片與苞片同形,生萼筒基部;花梗長3-5mm;花萼二唇形,長6-8mm,深裂,上面二萼齒寬大,先端稍鈍圓,下面三萼齒披針形,先端漸尖;花冠淡黃色,旗瓣橢圓形,長6-8mm,先端具束狀柔毛,基部胼胝體可見,冀瓣長圓形,約與旗瓣等長,龍骨瓣彎曲,幾達90度,中部以上變狹形成長喙;子房無柄。莢果短圓柱形,長約10mm,無毛,稍伸出花萼之外;種子6-12顆。花果期5月至12月間。

分佈區域

產安徽、江西、福建、湖南、貴州、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中南半島、南亞及太平洋諸島也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荒地路旁及山坡疏林下。海拔200-2800m。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