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餘糧 - 中藥材

禹余粮,中药名。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的功效。主治中焦虚弱或脾肾阳虚,固摄无权之久泻久痢,冲任失摄,崩漏下血,气虚不固,肛门下脱,气不摄血而便血,下元不足,带脉不固之带下量多清稀。

功效作用

功能

澀腸止瀉,收斂止血,止帶。

主治

1、主要用於中焦虛弱或脾腎陽虛,固攝無權之久瀉久痢,衝任失攝,崩漏下血,氣虛不固,肛門下脫,氣不攝血而便血,下元不足,帶脈不固之帶下量多清稀。

2、西醫診為慢性菌痢、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等病導致瀉下難止者,各種原因引起的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以及盆腔炎症引起帶下等證屬正氣虛弱,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宜先煎去渣,取汁再入其他藥煎煮;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事項

質重性墜,古人認為其能催生,故孕婦慎用。禹餘糧性收斂,暴病邪實者,不宜使用。

化學成分

本品含氧化鐵及磷酸鹽,尚有Al、Ca、Mg、K、Na、P04、Si04和黏土雜質。

藥理作用

1、對血液系統的影響:禹餘糧生品水煎液能明顯縮短小鼠凝血、出血時間。

2、抗衰老作用:給小鼠喂服禹餘糧,可使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明顯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顯著提高,游泳持續時間延長,耐缺氧和耐寒冷存活率明顯提高,血紅蛋白含量增高,小鼠體重增加。

毒理作用

小鼠靜脈注射禹糧石煎劑的LD50為8.25g/kg,中毒症狀有拒食、肺充血和肝腫大。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下赤白。主漏下。2、《本草綱目》:催生,固大腸。又云:禹餘糧,手足陽明血分重劑也。其性澀,故主下焦先後諸病。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久瀉、久痢者,配赤石脂相須而用,如赤石脂禹餘糧湯(《傷寒論》)。

2、治崩漏,配海螵蛸、赤石脂、龍骨等同用,如治婦人漏下方(《千金方》)。氣虛失攝之便血者,配人參、白朮、棕櫚炭等藥。

3、治腎虛帶脈不固之帶下清稀者,配海螵蛸、煅牡蠣、白果等藥同用。

相關配伍

1、禹餘糧配血餘炭:血餘炭和血止血,厚腸止血,通利水道;禹餘糧澀腸止瀉,收斂止血。二藥伍用,厚腸防腐,澀腸止瀉,和血止血的力量增強。適用於久瀉久痢諸證。

2、禹餘糧配赤石脂:赤石脂甘酸性溫,澀腸止瀉,斂血止血,生肌收口;禹餘糧甘澀性平,澀腸止瀉,斂血止血。二藥皆入胃與大腸,善走血分,入於氣分。二藥伍用,相互促進,氣血兼顧,止瀉、止痢、止血、止帶之功益彰。《傷寒論》用之治療表證誤下,損傷脾胃所致的下利不止。現代臨床常用此配伍治療慢性腸炎、慢性痢疾而瀉痢不止,滑脫不禁者;久瀉、久痢引起脫肛者;便血證屬虛寒者;婦女月經過多,崩中漏下,赤白帶下,證屬虛寒者。

鑑別用藥

1、赤石脂與禹餘糧:兩藥性質功能相似,均能澀腸止瀉,固崩止血,故常相須為用,增強收斂之力。然而禹餘糧專為固澀下焦之品,重鎮之性強於石脂,其不具補益養胃之性,而赤石脂甘溫益氣生肌而調中,對於氣虛不斂,無以固藏之瀉痢、崩漏之證更為適用。也適用於體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之證。正如《本草求真》所指出:禹餘糧功與石脂相同,而禹餘糧之質,重於石脂,石脂之溫,過於餘糧,不可不辨。

2、棕櫚炭與禹餘糧:二藥均能收斂止血,用於崩漏。但棕櫚炭收斂止血作用較強不問上下,可用於多種出血證,如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尿血等,尤多用於崩漏,以無瘀滯者為宜。禹餘糧質重,偏入下焦,止血以下部出血證為主,尚能澀腸止瀉,用於久瀉,久痢,又能固崩止帶,用於帶下證。

相關方劑

震靈丹(《婦科大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挖,採挖後去淨雜石、泥土。

炮製方法

1、禹餘糧: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打碎。

2、煅禹餘糧:取淨禹餘糧,置適宜的容器中,用無煙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碾碎或搗碎。

3、醋禹餘糧:取淨禹餘糧,打碎,置適宜的容器內,用無煙武火煅至紅透,立即投入醋內淬酥,取出,乾燥。每禹餘糧100kg,用醋30kg。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醋禹餘糧密閉,置乾燥處,防塵。

藥材鑑別

鑑別

取本品粉末0.1g,加鹽酸2ml,振搖,濾過,濾液顯鐵鹽(通則0301)的鑑別反應。

藥材性狀

本品呈卵球形的結核狀,有核心或中空,但完整者少見;通常殼層與核心分離,殼層碎成不規則斜方塊狀或扁塊狀,大小厚薄不等;表面多凹凸不平;土黃色、黃褐色、褐色;內表面粗糙,附有土黃色細粉;體重質堅,但可砸碎,斷面層狀,色澤不一,土黃色、褐色、紫褐色、灰青色;各層厚薄不等,一般褐色層或紫褐色層最厚。中心結核近圓球形,表面粗糙,附有細粉;黃褐色至褐色;斷面不呈層次,而有許多蜂窩狀小孔;有的砸破後,無核心,具黃粉,手觸之汙指,略有滑感。土腥氣,味淡。

飲片性狀

1、禹餘糧:參見藥材性狀。

2、煅禹餘糧:形如禹餘糧,灰棕色或黃棕色,質酥脆,易碎。

3、醋禹餘糧:呈粉末狀,黃褐色或褐色,具醋氣。

礦物學資訊

礦物種屬

氫氧化物類礦物褐鐵礦。

形態特徵

晶體結構屬斜方晶系,內部為鏈狀結構;含不定量吸附水的稱水針鐵礦[FeO(OH)·nH2O]。並可含纖鐵礦Lepidocrocite[FeO(OH)]、水纖鐵礦、水赤鐵礦(Fe2O3·nH2O)及含水的二氧化矽、粘土礦物等混合物;其化學成分因產地而異,塊體的不同部位亦不均一。形態為不規則隱晶質塊體或分泌體、結核;肉眼見不到針鐵礦晶體,或在甲殼層中有纖狀微晶。純淨處黃、褐黃、黃褐至褐色(因膠凝體含水星而異)。條痕淡黃至黃褐色。含水赤鐵礦處帶褐紅、紅色;富錳土質或錳、鈷等雜質處帶褐黑、褐紫色;富二氧化矽或粘土部位或殼層灰白色、灰黃色。表面多凹凸不平或覆有粉末狀褐鐵礦,呈半金屬光澤或土狀光澤。不透明。無解理。斷口不平坦,或見甲殼層紋層等結構,顯示出不同色調及斷面形態。硬度為2-5或1-4。緻密平整處硬度近於小刀,疏鬆處低於指甲;但可磨花指甲及硬幣。相對密度3.3-4.3。無臭、無味,嚼之無砂粒感者為好。

分佈區域

主產河南、江蘇;浙江、廣東,四川亦產。

道地產區

主產於浙江、廣東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