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黃湯 - 方劑

犀角地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主治热入血分证,症见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绛红,脉数;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临床上用于治疗重症肝炎、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败血症等血分热盛者。

  • 名称:犀角地黄汤
  • 别名:芍药地黄汤
  • 出处:《外台秘要》
  • 分类:清热剂-清营凉血
  •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主治:热入血分证

歌訣

犀角地黃芍藥丹,清熱涼血散瘀專;熱入血分服之安,蓄血傷絡吐衄斑。

組成

犀角(水牛角代替)一兩(30g),生地黃半斤(24g),芍藥三分(12g),牡丹皮一兩(9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水牛角鎊片先煎,餘藥後下。2、古代用法:上藥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

熱入血分證。1、熱擾心神,身熱譫語,舌絳起刺,脈細數。2、熱傷血絡,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絳紅,脈數。3、蓄血瘀熱,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方義

本方治證由熱毒熾盛於血分所致。心主血,又主神明,熱入血分,一則熱擾心神,致躁擾昏狂;二則熱邪迫血妄行,致使血不循經,溢位脈外而發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部位之出血,離經之血留阻體內又可出現發斑、蓄血;三則血分熱毒耗傷血中津液,血因津少而濃稠,執行澀滯,漸聚成瘀,故舌紫絳而幹。此際不清其熱則血不寧,不散其血則瘀不去,不滋其陰則火不熄,正如葉天士所謂“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治當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為法。方用苦鹹寒之犀角為君,涼血清心而解熱毒,使火平熱降,毒解血寧。臣以甘苦寒之生地,涼血滋陰生津,一以助犀角清熱涼血,又能止血;一以復已失之陰血。用苦微寒之赤芍與辛苦微寒之丹皮共為佐藥,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功。四藥相配,共成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劑。

配伍特點

本方配伍特點是涼血與活血散瘀並用,使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之慮,涼血止血又無冰伏留瘀之弊。

運用

1、本方是治療溫熱病熱入血分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各種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譫語,身熱舌絳為辨證要點。2、本方常用於重症肝炎、肝昏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尿毒症、過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敗血症等屬血分熱盛者。

加減化裁

若見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熱燔血分,邪熱與瘀血互結,可加大黃、黃芩,以清熱逐瘀與涼血散瘀同用;鬱怒而夾肝火者,加柴胡、黃芩、梔子以清瀉肝火;用治熱迫血溢之出血證,可酌加白茅根、側柏炭、小薊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

使用注意

本方寒涼清滋,對於陽虛失血,脾胃虛弱者忌用。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犀角地黃湯、神犀丹、化斑湯同具有清熱涼血之功。不同點在於:犀角地黃湯用治溫熱病熱毒深陷於血分的血分熱盛證,故用大劑鹹寒以涼血為主,並用清熱、散瘀之品,以使熱清血寧;神犀丹用治邪入營血,熱深毒重證,故以清熱解毒為主,並用涼血、開竅,以使毒解神清;化斑湯用治氣分熱熾,而血熱又起,氣血兩燔之證,故以清氣生津藥與涼血解毒藥相配,兩清氣血,使邪熱退則血自止,而斑可化,故名“化斑湯”。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外臺秘要》卷2錄《小品方》:“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餘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方。”2、方論選錄吳謙,等《醫宗金鑑·刪補名醫方論》卷1:“吐血之因有三:曰勞傷,曰努傷,曰熱傷。勞傷以理損為主;努損以去瘀為主;熱傷以清熱為主。熱傷陽絡則吐衄;熱傷陰絡則下血,是湯治熱傷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涼血以生新血,白芍斂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雖曰止血,而實去瘀。瘀去新生,陰滋火熄,可為探本窮源之法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