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丸 - 方劑

龟背丸,中医方剂名。出自《青囊回春》卷七。主治小儿龟背。

  • 名称:龟背丸
  • 出处:《青囊回春》卷七
  • 主治:小儿龟背

組成

枳殼(麩炒)、防風(去蘆)、獨活、大黃(煨)、前胡(去蘆)、當歸、麻黃(去節)各三錢。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六丸,食後以米飲送下。仍灸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六處穴各灸小麥大三壯。

主治

小兒龜背。

重要文獻摘要

《壽世保元》:“龜背丸,枳殼麩(炒)、防風(去蘆)、獨活、大黃(煨)、前胡(去蘆)、當歸、麻黃(去節)各三錢。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六丸,看兒大小,以米湯下,食後服。仍灸肺愈穴(在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心俞穴(在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膈愈穴(在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各灸三壯,以小兒中指節為一寸,艾炷以小麥大,灸五壯,愈。一治小兒龜背,兒生下客風人脊,遂於骨髓,即成龜背,治以龜尿點骨節,即平。取龜尿法:用蓮葉置龜背上,尿自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