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納香 - 中藥材
艾纳香,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L.)DC.的全草。具有祛风除湿,温中止泻,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风头痛,风湿痹痛,寒湿泻痢,寸白虫病,毒蛇咬伤,跌打伤痛,癣疮。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溼,溫中止瀉,活血解毒。
主治
風寒感冒,頭風頭痛,風溼痺痛,寒溼瀉痢,寸白蟲病,毒蛇咬傷,跌打傷痛,癬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化學成分
葉含(2R,3R)-二氫槲皮素4′-甲基醚、(2R,3R)-二氫槲皮素4′,7-二甲基醚、艾納香內酯A、B、C、艾納香素即5,3,5′-三羥基-7-甲氧基二氫黃酮、(2R,3R)-7,5′-二甲氧基-3,5,2′-三羥基黃烷酮、(2R,3R)-5′-甲氧基-3,5,7,2′-四羥基黃烷酮、(2S)-5,7,2′,5′-四羥基黃烷酮、柳杉二醇。還含龍腦。
藥理作用
1、保肝作用:艾納香素腹腔注射185μg/kg和370μg/kg,可降低四氯化碳肝中毒大鼠血清ALT(丙氨酸轉氨酶)和肝中三醯甘油(甘油三酯),增加血清三醯甘油、β-脂蛋白和肝糖原,作用具有量效關係;艾納香素還明顯減少肝組織病理損傷。艾納香素0.65mg/kg、3.25mg/kg腹腔注射,可降低硫代乙醯胺中毒小鼠血清ALT和肝中三醯甘油。同樣劑量也均可使四氯化碳中毒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縮短。提示艾納香素有保肝作用。
2、其他作用:艾納香提取物給動物注射可引起血壓下降,血管擴張,抑制交感神經系統,用於興奮失眠或高血壓患者。也有報告其浸劑能利尿,但較茶葉浸劑為弱。其揮發油可制龍腦。在化合物48/80誘導的大鼠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實驗中,艾納香葉水或熱甲醇提取物4μg/ml對組胺釋放的抑制率達43%,200μg/ml時抑制率達97%。艾納香葉中分離出的艾納香內酯A、B、C在5-10μg/ml時可抑制Yoshida肉瘤細胞生長。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癬闢蛇。”
2、《海藥本草》:“主傷寒五洩,主心腹注氣,下寸白,止腸鳴,燒之闢瘟疫。”
3、《開寶本草》:“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洩痢。”
4、《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腫,活血除溼。治跌打,敷酒風腳。”
5、《嶺南採藥錄》:“能除溼,療四肢骨痛。”
6、《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解表。治感冒發熱,瘧疾。”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頭風痛:大風艾鮮葉30g,雞蛋2個。加酒、鹽同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腫脹,風溼關節炎:大風艾、蓖麻葉、石菖蒲煮水洗。(《廣東中藥》)
3、治跌打損傷,瘡癤癰腫,面板瘙癢:大風艾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蛇傷口不合:大風艾同六耳翎敷。(《本草求原》)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於12月採收,先把落葉集中,再把帶葉的地上莖割下,鮮用或曬乾;或運到加工廠用蒸餾法蒸得艾粉。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莖呈圓柱形,大小不等。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縱條梭,節間明顯,分枝,密生黃褐色柔毛。木質部鬆軟,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乾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邊緣具細鋸齒,上表麵灰綠色或黃綠色,略粗糙,被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長絨毛,嫩葉兩面均密被銀白色絨毛,葉脈帶黃色,下表面突出較明顯。葉柄短,呈半圓形,兩側有2-4對狹線形的小裂片,密被短毛。葉質脆,易碎。氣清涼,香,味辛。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艾納香屬艾納香。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高1-3m。莖粗壯,莖皮灰褐色,有縱條稜,木質部鬆軟,白色,有髓部,節間長2-6cm,被黃褐色密柔毛。下部葉寬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2-25cm,寬8-10cm,先端短尖或銳,基部漸狹,具柄,柄兩側有3-5對狹線形的附屬物,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被柔毛,下面被淡褐色或黃白色密絹狀綿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10-15對;上部葉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被針形,長7-12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略尖,無柄或有短柄,柄的兩側常有1-3對狹線形的附屬物,全緣或具細鋸齒及羽狀齒裂。頭狀花序多數,排成開展具葉的大圓錐花序;花序梗被黃色密柔毛;總苞鐘形;總苞片約6層,外層長圓形,背面被密柔毛,中層線形,內層長於外層4倍;花托蜂窩狀。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簷部2-4齒裂;兩性花花冠簷部5齒裂,被短柔毛。瘦果圓柱形,具稜5條,被密柔毛;冠毛紅褐色,糙毛狀。花期幾乎全年。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南及福建、臺灣、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1000m的林下、林緣、河谷地或草地上。
生長見習
喜溫暖氣候,耐乾旱,適宜於酸性土壤生長,耐瘠薄,故一般比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地都能種植。
繁殖方式
用種子及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及分株繁殖:育苗於4月採種後,以1∶50-100的比例與焦泥灰拌勻,撒播於高畦,每1h㎡用種10.5-15kg,播後覆稻草。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出苗後除去覆草,並搭可透30%-40%光的蔭棚遮蔭,9月下旬可去棚,第2年春雨季按30cm×30cm的行株距定植。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