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解毒湯 - 方劑

黄连解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肘后备急方》。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三焦火毒证。症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属热毒为患者。

  • 名称:黄连解毒汤
  • 出处:《肘后备急方》
  • 分类:清热剂-清热解毒
  • 功用:泻火解毒
  • 主治:三焦火毒证

歌訣

清熱解毒湯四味,黃芩黃柏梔子備;躁狂大熱嘔不眠,吐衄發斑均可為。

組成

黃連三兩(9g),黃芩、黃柏各二兩(各6g),梔子(擘)十四枚(9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水煎煮。2、古代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兩升,分二服。

功用

瀉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證。大熱煩躁,口燥咽乾,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衄血;或熱甚發斑,或身熱下利,或溼熱黃疸;或外科癰瘍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方義

本證多由火毒充斥三焦所致。治療以瀉火解毒為主。火毒熾盛,上擾神明,故見煩熱譫語;血熱忘行,故為吐血;血溢肌膚,故見發斑;熱盛傷津,故見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數有力為熱毒熾盛之症。方中黃連清瀉心火,兼瀉中焦之火,為君藥;黃芩瀉上焦之火,為臣藥;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引邪熱從小便而出。二者為佐藥。

配伍特點

四藥合用,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去而熱毒解,諸症可愈。

運用

1、本方為苦寒直折,清熱解毒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大熱煩躁,口燥咽乾,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為辨證要點。2、本方常用於敗血症、膿毒血癥、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屬熱毒為患者。

加減化裁

便秘者,加大黃瀉下焦實熱;吐血、衄血、發斑,加玄參、生地、丹皮以清熱涼血;黃疸者,加大黃、茵陳清熱祛溼退黃;瘡瘍腫毒者,加蒲公英、連翹以清熱解毒。

使用注意

本方為大苦大寒之劑,久服或過量易傷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黃連解毒湯、瀉心湯、梔子金花湯、清瘟敗毒飲同為瀉火解毒之方。其不同點在於:黃連解毒湯以黃連為君,是瀉火以解熱毒,側重於導三焦火熱下行,而無瀉下作用,用治熱毒壅盛三焦之證;瀉心湯以大黃為君,既可瀉火消痞,又可瀉血分實熱以止血,用大黃導熱下行,尚具“以瀉代清”之意,且使血止而不留瘀;梔子金花湯於黃連解毒湯中加入大黃一味,不僅瀉火解毒之力得到增強,並有引熱下行之功,方劑結構更趨完善,用治熱毒更甚且兼大便秘結者;清瘟敗毒飲重用石膏大清陽明經熱為君,配用芩、連瀉火,犀、地涼血解毒,以使氣血兩清,用治溫疫熱毒,氣血兩燔之證。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肘後備急方》卷2:“煩嘔不得眠。”2、方論選錄吳昆《醫方考》卷3:“陽毒上竅出血者,此方主之。治病必求其本,陽毒上竅出血,則熱為本,血為標,能去其熱則血不必治而歸經矣。故用連、芩、梔、柏苦寒解熱之物以主之。然惟陽毒實火,用之為宜。若陰虛之火則降多亡陰,苦從火化而出血益甚,是方在所禁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