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門穴 - 慈宮、上慈宮 - 針灸穴位

冲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慈宫、上慈宫。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主治腹痛、疝气、崩漏、带下、胎气上冲等。直刺0.5-1寸。

名詞釋義

穴在腹股溝外端,可觸及動脈之衝動。喻足太陰之氣,由此而上衝入腹,故名衝門。

功能作用

調理衝任,理氣止痛。

定位

位於腹股溝區,腹股溝斜紋中,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解剖

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外側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內斜肌下部。內側為股動、靜脈。布有股神經。

詳細主治

1、腹痛、疝氣。2、崩漏、帶下、胎氣上衝等婦科病證。

詳細操作

仰臥,先取曲骨穴,於其旁開3.5寸處取之。直刺0.5-1寸。針刺時應避開動脈。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尿瀦留、子癇、子宮內膜炎、睪丸炎、精索神經痛、胃痙攣、乳腺炎、腹脹等。

配伍

1、配大敦、肩井、章門、氣海、歸來穴等治疝氣。2、配腎俞、關元、中極、三陰交穴治尿閉。3、配氣衝穴治帶下崩漏。4、配府舍穴治腹滿積聚。

附註

本穴為足太陰、厥陰、陰維之交會交。

相關論述

1、《採艾編》:“衝門,自箕門而上交過胃脈之前,復過肝脈,乃上於胸,此為腹直衝之門也。”2、《針灸甲乙經》: “上去尤橫五寸,去府舍下橫骨端,約文中動脈。”3、《類經圖翼》:“去腹中行三寸半。”4、《新針灸學》:“曲骨穴(恥骨上緣正中)旁開約四寸。”5、《中國針灸學》:“在腹股溝恥骨之外端。”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