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無力的病因

  肌無力是神經肌肉傳遞障礙所致之慢性疾病。臨床特徵為受累的骨路肌肉極易疲勞,經休息後部分恢復。該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係,任何年齡均可罹病,但以10~35歲最多見,亦有中年以上發病者。

  肌無力,即使盡全力也不能產生正常力量。無力可累及全身或僅涉及一條胳膊,一條腿,甚至一隻手或一個手指。雖然無力可由肌肉、肌腱、骨骼或關節問題而致,但更多的肌無力是由神經系統問題所致。有一些肌無力總是隨疾病而來,且常隨年齡老化發生。

  當醫生評估病人是否患肌無力時,應尋找能明確疾病的原因,確定是否確實有肌無力存在及肌無力的程度。系統的肌肉檢查首先從面部和頸部開始,然後是上肢、下肢。正常的人應能維持上肢伸直幾分鐘而不墜落或搖擺,不能維持上肢平舉可能是肌無力的一個體徵。抗阻力能力的測定是透過抵抗醫生的推或拉力來進行。

  醫生尋找萎縮的肌肉(肌萎縮),這可能由於肌肉或其神經支配損傷所致。肌肉萎縮也可能是由於缺少使用(廢用性萎縮),如臥床過久而致。肌肉肥大常由鍛鍊所致,如舉重。當一個人生病時,一些肌肉肥大可由代償其他肌無力引起。當正常肌肉組織被異常組織所替代時也可出現肌肥大,常見於澱粉樣變性及一些遺傳性肌病如先天性肌強直。

  功能試驗--讓患者進行一系列操作,醫生觀察是否有累及肌群的功能不足,也可提供肌無力線索。例如:醫生可檢測患者不用手臂從椅上起立,從蹲位站起或下蹲,靠腳跟和足趾站立,去抓一物體等。

  在檢查肌無力時,應檢查肌觸痛及肌性狀。通常,肌肉較緊而不堅硬,光滑而非凹凸不平。同樣也要檢查肌肉的異常運動,短暫、細微、不規則的皮下肌收縮(肌顫)通常提示神經病變,雖然有時在健康人中也可出現(特別是寒冷及緊張時,在老年人小腿肌肉中常見)。肌肉不能鬆弛(肌強直)常提示是肌肉問題,而不是神經問題。

  全面的神經檢查有助於查明感覺、協調運動、精細動作、反射是否有異常。神經檢查,包括神經傳導速度的測定,有助於確定支配肌肉的神經功能是否正常,肌電圖透過記錄肌肉的電衝動可幫助確定肌肉是否正常。如果肌肉異常,肌電圖有助於區分原發性神經異常及原發性肌肉異常。

  肌無力輕者應避免勞累,受涼,感染等外部因素,不宜在烈日下過久,以防肌無力危象發生,肌無力患者中年以上發病者最多,患者在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