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 - 中藥材

柴桂,中药名。为樟科樟属植物柴桂Cinnamomum tamala(Buch.-Ham.)Nees et Eberm.[Laurs tamala Buch.-Ham.]的树皮和叶。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寒湿痹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溫通經脈,行氣止痛。

主治

寒溼痺痛,脘腹疼痛,痛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研末,0.3-0.5g。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注意事項

陰虛者禁服。

化學成分

樹皮及葉均含揮發油,葉油的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佔78%,還含水芹烯,樟腦等。樹皮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桂皮醛等。柴桂另含3,4',5,7-四羥基黃酮,3,3',4',5,7-五羥基黃酮,山柰酚-3-O-葡萄糖甙,山柰酚-3-O-槐糖甙,山柰酚-3,7-二-O-鼠李糖甙和槲皮素-3-O-芸香糖甙。

藥理作用

揮發油對胃有區域性刺激作用,能解除或減輕噁心和胃腸脹氣。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止血,接骨,通經活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消化道出血:三條筋0.3g。配伍研末,開水送服,每日服3-8次。

2、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三條筋研末外用。(1-2方出自《雲南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10月剝取樹皮,曬乾。四季均可採葉,切碎,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樹皮略呈筒狀、半筒狀或不規則的塊片,長短厚薄不等。外皮灰褐色,有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顯的皮孔,內表面紅棕色,光滑,有不明顯的細縱紋。質硬而脆,折斷面整齊。具特異的香氣,味甜,辣。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樟科樟屬植物柴桂。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有芳香氣。枝條茶褐色,無毛,幼時略被微柔毛,後漸脫落無毛。葉互生或近對生;葉柄長5-13mm,無毛;葉片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7.5-15cm,寬3-5.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綠白色,兩面無毛,離基三出脈,中脈和側脈在葉上面稍凸起,下面顯著凸起,網脈兩面略明顯,薄革質。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長5-10cm,疏被灰白色微柔毛,分枝末端具3-5朵花作聚傘狀排列;花兩性,白綠色,花梗被灰白色微柔毛;花被筒倒錐形,花被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4mm,寬約1.5mm,先端鈍;能育雄蕊9,花絲被灰白色柔毛,第1-2輪雄蕊長約3.8mm,花葯卵狀長圓形,4室,內向瓣裂,花絲長約2.5mm,無腺體,第3輪雄蕊長約4mm,花葯長圓形,4室,外向瓣裂,花絲長約2.5mm,近下部有1對卵狀心形腺體;退化雄蕊3,被柔毛,箭頭形,具柄;子房卵球形,被柔毛,花柱長3.6mm,柱頭不明顯。花期4-5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雲南西部和南部。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或谷地常綠闊葉林中或水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