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銜草 - 中藥材

鹿衔草,中药名。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的干燥全草。具有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月经过多,崩漏,咯血,外伤出血,久咳劳嗽,泻痢日久。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溼,強筋骨,止血,止咳。

主治

1、風溼痺證:本品味苦能燥,味甘能補,既能祛風溼,又能入肝腎而強筋骨。

2、月經過多,崩漏,咯血,外傷出血:本品有收斂止血作用,可單用或隨證配伍。治月經過多、崩漏下血。

3、久咳勞嗽:本品能補益肺腎而定喘嗽,治肺虛久咳或腎不納氣之虛喘。

4、西醫診為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屬於風溼閉阻型兼肝腎虧虛者,月經不調屬於肝腎不足型,肺結核咳血屬於肺虛久咳者,以及外傷出血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9-15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鹿蹄草含鹿蹄草素,N-苯基-2-萘胺,高熊果酚苷,傘形梅笠草素,沒食子酸,原兒茶酸,沒食子鞣質,腎葉鹿蹄草苷,6-O-沒食子醯高熊果酚苷,槲皮素,金絲桃苷,沒食子醯金絲桃苷等。普通鹿蹄草含鹿蹄草素,山柰酚-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

藥理作用

鹿蹄草有抗炎、降壓作用;能擴張心、腦、脾、腎、四肢、耳血管,增加血流量;能明顯升高血漿cAMP含量;增強免疫功能;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所含N-苯基-2-萘胺、傘形梅笠草素、鹿蹄草素、沒食子酸等對P388淋巴細胞白血病有抑制作用。熊果酚苷在體外能抑制胰島素降解,口服可致糖尿。

毒理作用

小鼠按“上下法”求得靜注的鹿蹄草LD50為9.73g/kg(相當生藥量)。20只小鼠1次口服60g/kg,觀察1星期,未發現不良反應,無1只小鼠死亡。鹿蹄草素小鼠靜注LD50為0.227±0.037g/kg。犬每日靜注鹿蹄草素5mg/kg或15mg/kg,連續14d,除大劑量組可見輕度嘔吐外,血象、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及病理組織學檢查,均未發現異常。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添精補髓,延年益壽。治筋骨疼痛痰火之症。”

2、《植物名實圖考》:“治吐血,通經有效。《安徽志》:性益陽,強筋,健骨,補腰腎,生津液。”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風溼日久,痺痛而腰膝無力,每與白朮、羌活、防風、澤瀉等同用,或與桑寄生、獨活、牛膝、杜仲等配伍。

2、治月經過多、崩漏下血,可配棕櫚炭、地榆炭等;治肺癆咯血,可伍白及、阿膠等;治外傷出血,可與三七等研末調敷。

3、治肺虛久咳或腎不納氣之虛喘,常與五味子、百合、百部等配伍。

相關配伍

1、鹿銜草配骨碎補:鹿銜草祛風溼,補腎強筋骨;骨碎補益腎活血,止痺痛,能促進機體代謝,抑制退行性病變。兩藥合用,有補腎強筋骨,祛風溼之功,善治骨痺。適用於增生性關節炎。

2、鹿銜草配白芍:鹿銜草補腎止血;白芍養血柔肝止血。兩藥配伍,肝腎兼顧,補養平和,相得益彰,共收補虛、養肝腎、止血之功。適用於婦科出血證屬肝脾失職,氣不攝血者以及久汗不止者。

3、鹿銜草配馬鞭草:鹿銜草補肝腎兼止血;馬鞭草活血散瘀,清溼熱,涼血解毒兩藥合用,清化中兼補虛,相輔相成,共奏清熱化瘀止血之功。適用於月經量多,崩漏,經斷復來,人工流產或產後惡露不絕屬溼熱或有瘀熱者。

4、鹿銜草配石韋:鹿銜草補腎止血兼祛風溼;石韋利溼熱,且有消蛋白作用。兩藥合用補而不壅滯,清利而不傷正,共奏補腎清溼熱,消蛋白之功。適用於慢性腎炎、血尿屬溼熱未盡者。

5、鹿銜草配豨薟草:鹿銜草可補虛益腎,祛風溼,活血通經;豨薟草功善祛風溼利筋骨,能搜風通絡,平衝降逆。兩藥配伍,共奏益肝腎,祛經脈風溼,通經除痺之功,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症屬肝腎不足,肝陽化風者,以及痰濁水溼流注經絡肢節,導致肢體遊走性疼痛者。

鑑別用藥

鹿銜草與老鸛草:二者均為祛風溼藥,能祛風溼、止痺痛,用於治療風寒溼痺疼痛。鹿銜草味苦能燥,味甘能補,既能祛風溼,又能入肝腎而強筋骨,常用於風溼日久,關節痺痛而腰膝無力者;其辛散苦燥,具有走竄之性,能疏利筋骨皮腠,通行十二筋脈,祛風通絡止痛,故風溼閉阻所致筋骨不利,關節腫痛,肢體麻木者,用之甚宜;鹿銜草有收斂止血作用,可治月經過多、崩漏下血,肺癆咯血,外傷出血等;又能補益肺腎而定喘嗽,治肺虛久咳或腎不納氣之虛喘。老鸛草並能除溼通絡,消腫止痛,用治關節疼痛,痛處紅腫,骨節漸大等;可疏經活血,健筋骨,通經脈,用治跌打損傷;可燥溼清熱,善祛諸風用治癰疽瘡瘍,面板溼疹,瘙癢難耐者;可利小便,瀉膀胱積熱,用於溼熱內結小便不利之證;有止久痢,厚腸胃,潤中健脾之功,用治大腸溼熱,洩瀉痢疾以及慢性腹瀉。

相關藥品

壯腰消痛液、壯骨伸筋膠囊、蠲痺抗生丸、益腎蠲痺丸。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除去雜質,曬至葉片較軟時,堆置至葉片變紫褐色,曬乾。切段,生用。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段,乾燥,篩去灰屑。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類方形,外被角質層。下表皮可見氣孔,內方具厚角細胞5-7列。上表皮內方有厚角細胞1-3列。柵欄細胞不明顯,海綿細胞類圓形,含草酸鈣簇晶。主脈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呈新月形,韌皮部窄。薄壁細胞含紅棕色或棕黃色物。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鹿銜草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H薄層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1、普通鹿蹄草:全草長14-30cm,全體無毛,棕綠色或近淺紅棕色。根莖細長,具細根及鱗葉;稍具縱稜,稜間有細縱皺紋。葉互生;基生葉3-6片,葉柄長2-4cm,具稜;葉片革質,較厚,長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5-7cm,寬2.3-4cm,先端鈍尖,有小突尖頭,葉基廣楔形,下延至葉柄,葉緣有稀疏小齒;表面枯綠色,背面紫紅色。花葶高15-30cm;總狀花序具花5-8朵;苞片線狀披針形,花廣鍾狀;萼5深裂。蒴果深棕色,扁球形。

2、鹿蹄草:全草長(10-)15-30cm。根莖細長,有分枝。基生葉4-7片,葉片橢圓形或卵圓形,稀近圓形,長達52cm寬達3.5m,葉背面常有白霜,有時帶紫色。

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的段狀,根莖、葉、花、果實混合。根莖細,呈圓柱狀,紫褐色,具縱梭,稜間有細皺紋。葉呈片狀,暗綠色或紫褐色,上表面沿脈處常有白色斑紋,下表面具白粉。總狀花序,小花棕色或棕褐色。可見扁球形的蒴果五星狀縱裂,裂瓣邊緣有珠絲狀毛。氣微,味淡、微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鹿蹄草科鹿蹄草屬植物鹿蹄草、普通鹿蹄草。

形態特徵

1、普通鹿蹄草:常綠亞灌木狀小草本,根莖細長,橫生或斜升,有分枝。葉3-6,近基生,葉柄長1.5-4cm;葉片薄革質,長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或匙形,稀為卵狀長圓形,長3-7cm,寬2.5-4cm,先端鈍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下延於葉柄,上面綠色,沿葉脈為淡綠白色或稍白色,下面色較淡,常帶紫色,邊緣有疏齒。花葶常帶紫色,有1-2(-3)枚褐色鱗片狀葉,先端漸尖,基部稍抱花葶。總狀花序長2.5-4cm,有花4-10,半下垂;花冠碗形,淡綠色、黃綠色或近白色;花梗腋間有膜質苞片,與花梗近等長;萼片先端急尖,邊緣色較淡;花瓣倒卵狀橢圓形,長達1cm,寬達7mm,先端圓形;雄蕊10,花絲無毛,花葯黃色,具小角;花柱傾斜,上部彎曲,先端有環狀突起稀不明顯,伸出花冠,柱頭5圓裂。蒴果扁球形,直徑7-10mm。花期6-7月,果期7-8月。

2、鹿蹄草:本品與普通鹿蹄草的區別在於,葉下面常有白霜;萼片較長,長(4-)5-7.5mm,邊緣近全緣;花較大,直徑1.5-2cm。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1、普通鹿蹄草:分佈於西南、華南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陝西、甘肅、臺灣等地。

2、鹿蹄草:分佈於華東、西南及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道地產區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生長環境

1、普通鹿蹄草:生於海拔600-3000m的山地闊葉林或灌叢下。

2、鹿蹄草:生於海拔300-4100m山地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或闊葉林下。

生長見習

喜較冷涼陰溼。土壤以有較多枯朽落葉而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較好,可在林下栽培。

繁殖方式

用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分株繁殖:在9-10月,結合採收,連匍匐莖一齊扯起,分成單株,每株都要帶有部分匍匐莖和鬚根。在選好的林下,把灌木雜草除去,不要翻動土層,開1.3m寬的畦,按行距25cm開小溝,深6-7cm,把幼苗放入溝裡,每隔10cm放1株,斜靠溝壁,蓋腐質土與地面齊平。栽後淋1次水。平時要勤除雜草,每年冬季要蓋腐殖土拌石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