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癔症的常識性知識

癔症的到來讓很多的朋友飽受著痛苦,該病是一種精神疾病,發病以後患者的情緒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帶來嚴重的傷害,危害著他們的健康,因此我們要正確的瞭解癔症的相關知識,當癔症發生之後可以輕鬆應對,來了解一下吧。

結果發現,男性癔症患者性格內向77.3%,精神誘發因素以工作適應失調、經濟困難、人際關係緊張,臨床徵象以情感爆發、行為障礙、幻覺妄想最為常見;女性癔症患者性格外向53.3%,精神誘發因素以家庭失和與糾紛、人際關係衝突、宗教迷信,臨床徵象以情感爆發、轉換性症狀、朦朧狀態和附體體驗最為常見。

一)物件和方法

物件:1998年住我院4196例,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2―r)中有關癔症診斷標準的239例,男44例,女195例。

方法:將兩組病例臨床資料逐一對照,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

二)一般情況比較

男性組44例,平均年齡34.23±8.90歲(18~52歲);有配偶34例,無配偶(包括喪偶)10例;文盲2例,小學30例,中學(含高中)12例;有精神病家族史18例;農民37例,工人5例,幹部2例;外向性格5例,中間型5例,內向性格34例。

女性組195例,平均年齡35.80±9.77歲(20~60歲),有配偶169例,無配偶26例;文盲18例,小學134例,中學(含高中)43例;有精神病家族史68例;農民174例,工人18例,幹部3例;外向性格104例,中間型25例,內向性格66例。男性組性格內向較多(77.3%),女性組性格外向較多(53.3%)。

三)癔症症狀比較

兩組存在明顯差異。

男性組情感爆發(興奮躁動、易激惹及陣發性說笑唱)、行為障礙(衝突、拒食、奔跑、自傷、裸體)、幻覺妄想等臨床狀態較為突出;女性組情感爆發、轉換性症狀(抽動、肢體活動受限或失靈、僵硬、麻木感、蟻行感、冷熱感、頭痛頭暈)、朦朧狀態和附體體驗等臨床狀態居前三位。

四)治療與療效

兩組有80%以上病例採用聯合用藥,一般是抗精神病藥物和抗焦慮劑合用,個別意識障礙較深的病例加用3~6次電休克,部分病例結合病因進行心理治療。出院時男性組痊癒39例,顯進3例;女性組痊癒171例,顯進23例,無效1例。兩組對照無明顯差異。

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認為,疾病發生的原因是多維的,是生物心理社會各種因素相互影響共起作用的結果。本組病例在發病前都有明確的精神刺激因素,說明精神應激在癔症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支援癔症是一種心因性疾病的觀點。不同性別的患者發病前所受精神刺激內容不全相似。根據現代心理應激概念,個體在事件中是否發病,除了社會環境因素外,還有個體的心理素質影響。

本組患者性格外傾佔45.6%,內傾佔41.7%,中間型佔12.7%,與張氏的癔症患者外傾與內傾個性相當、中間型較少的觀點一致。女性患者富於表演性,生活中情感色彩濃厚,好幻想又自我中心,暗示性和自我暗示性強;男性患者多心胸狹窄,好生悶氣,膽怯懦弱、刻板、拘謹和固執任性。提示內向男性和外向女性易患癔症。

癔症的出現會讓患者的生活特別的糟糕,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的去了解該病的相關知識,這樣給我們應對疾病帶來一些幫助,而且在生活中我們要格外的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發現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就要注意癔症的出現,及時檢查,進行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