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安妥沙星片 - 西藥

盐酸安妥沙星片,西药名。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伤口感染、多发性毛囊炎。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為鹽酸安妥沙星。

性狀

本品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後顯亮黃色。

適應症

本品用於治療由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2、急性腎盂腎炎:由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急性腎盂腎炎。3、急性膀胱炎:由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急性膀胱炎。4、傷口感染: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傷口感染。5、多發性毛囊炎: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多發性毛囊炎。

規格

0.1g(以鹽酸安妥沙星計)。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首劑0.4g一次,以後0.2g,一日1次,療程7-14天。使用本品時,不得增加單次劑量和改變用法。

臨床應用及指南

張玉豔、王煥麗、陳倩梅等透過進行萆薢分清丸聯合鹽酸安妥沙星片治療ⅢA型前列腺炎的療效觀察,得出結論萆薢分清丸聯合鹽酸安妥沙星片治療ⅢA型前列腺炎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今日藥學,2018,28(01):50-52.)

不良反應

根據本品已完成的II期與III期臨床試驗共計493例患者的使用情況,鹽酸安妥沙星主要不良反應為輕度和中度(90%以上)。整個試驗過程中共有5例(1.0%)患者因不良反應退出試驗,其中4例因噁心、頭暈、皮疹、頭痛等輕度不良反應,1例因中性粒細胞降低而退出試驗,退出試驗的5例患者在停藥後反應逐漸消失,停藥1周隨診臨床症狀、體徵以及化驗檢查均恢復正常。整個臨床試驗過程中未見嚴重不良事件。1、常見不良反應:(1)消化系統:噁心、胃部不適、谷丙轉氨酶(ALT)升高。(2)神經系統:頭暈。2、少見不良反應:(1)全身反應:乏力、雙下肢水腫。(2)心血管系統:心慌、室性早搏。(3)消化系統:口乾、納差、嘔吐、腹痛、大便幹,穀草轉氨酶(AST)升高、谷氨醯轉肽酶(GGT)升高、總膽紅素(TBIL)升高。(4)泌尿系統:尿頻。(5)神經系統:頭痛、失眠、嗜睡、眩暈。(6)面板和附件:皮疹。(7)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降低。(8)代謝和營養:血糖升高、乳酸脫氫酶(LDH)升高。上述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患者一般均能耐受,治療結束後症狀逐漸緩解並恢復正常。臨床應用鹽酸安妥沙星發覺異常時應注意觀察,必要時可停止用藥並進行適當處置。

禁忌

1、禁用於對鹽酸安妥沙星或喹諾酮類藥物過敏者。2、禁用於癲癇患者。3、禁用於孕婦及哺乳期婦女、18歲以下患者。4、禁用於有潛在的心律失常或QT間期延長患者,如嚴重的心動過緩或急性心肌缺血患者。

注意事項

1、鹽酸安妥沙星對心電圖QT間期的影響:(1)參照“ICHE14:非抗心律失常藥物致QT/QTc改變與心律紊亂臨床評價指導原則”進行的全面QT/QTcⅠ期臨床研究:研究採用隨機、雙盲與開放、四交叉給藥方法,在中國志願者中評價連續5天應用鹽酸安妥沙星片對健康受試者QT/QTc間期和心律影響。24例受試者(男女各12名)先後服用400mg鹽酸安妥沙星、200mg鹽酸安妥沙星、400mg莫西沙星和安慰劑。每次試驗一週,兩次試驗間隔10天。在給藥前、給藥期間、給藥結束時多次描記心電圖,每個時間點描記三次;同時採集血樣本測定血藥濃度進行藥代動力學分析;按方案要求進行安全性檢查。結果顯示:鹽酸安妥沙星400mg和莫西沙星400mg給藥後都可引起QTc延長,但鹽酸安妥沙星引起的QTc延長較莫西沙星短且沒有達到危險程度,3例服用莫西沙星受試者的QTc間期的延長超出了規定範圍。鹽酸安妥沙星200mg治療達穩態時的血藥濃度對心臟QT/QTc間期沒有明顯影響。鹽酸安妥沙星可引起QTc延長,但沒有達到危險程度,其血藥濃度與QT間期延長之間沒有相關性。(2)已進行的Ⅱ、Ⅲ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鹽酸安妥沙星與鹽酸左氧氟沙星相似,未見QTc間期延長超過60ms以及QTc間期超過500ms病例,QTc間期與基線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QTc間期與QT間期在組間和組內前後比較也未見顯著性差異。喹諾酮類藥物文獻資料顯示,QT間期延長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因此,本品應避免用於患有無法糾正的低鉀血癥患者及接受IA類(如奎尼丁、普魯卡因胺)或Ⅲ類(胺碘酮、索他洛爾)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患者。(3)鹽酸安妥沙星和可延長心電圖QT間期的藥物(西沙比利,紅黴素,抗精神病藥和三環類抗抑鬱藥等)聯合用藥不排除有延長QT間期的效應。因此,應避免與這些藥物合用。2、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由於缺乏腎功能嚴重損傷患者使用鹽酸安妥沙星時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的資料,不推薦本品在這類患者中使用。3、嚴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由於缺乏肝功能嚴重損傷患者使用鹽酸安妥沙星時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的資料,不推薦本品在這類患者中使用。4、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者慎用:有接受喹諾酮類藥物後發生驚厥、中毒性精神病的報道。喹諾酮類藥物可使顱內壓升高,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產生煩躁、焦慮、多動、頭暈、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在首次用藥時就發生。如果患者出現反應,應立即停藥,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及時就診。5、有報道接受某些喹諾酮類藥物後引起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自覺感覺遲鈍、疲乏、疼痛、燒灼感、麻刺感、麻木等感覺異常,出現後應立即停藥,防止不可逆情況發生。6、已有報道,患者在接受某些喹諾酮類藥物後發生光毒性反應。雖然本品已進行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中,未見本品在推薦劑量水平發生光毒性。但為保證醫療順利實施,應避免過度日光或人工紫外線照射。如果出現曬傷樣反應或發生面板損害,應及時就診。7、儘管本品在Ⅰ、Ⅱ、Ⅲ期臨床試驗中尚未見到類似其他喹諾酮類藥物引起的肩部、手部和跟腱損害,但如果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療時有疼痛感、發炎,出現肌腱炎和/或肌腱斷裂等應停用本品,在未明確除外肌腱炎和/或肌腱斷裂前,患者應休息,並停止體育鍛煉。特別是在老年患者和使用激素治療的患者中,一旦出現肌腱疼痛或炎症,患者需要停止服藥並休息患肢,儘快就診。8、某些喹諾酮類藥物已有引起高血糖和低血糖不良反應的報道,通常發生於合用口服降糖藥(如優降糖)或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建議這類患者使用本品時應注意監測血糖。如發生血糖異常改變,應立即停藥並就診。9、若發生過敏,應立即停藥,並根據臨床具體情況採取以下藥物或方法治療:過敏性休克可採用腎上腺素及其它搶救措施,包括吸氧、靜脈輸液、抗組織胺藥、皮質類固醇等。10、有報道在使用包括喹諾酮類等廣譜抗菌藥物後出現偽膜性腸炎,因此,在使用鹽酸安妥沙星治療中如患者出現嚴重的腹瀉時,應考慮偽膜性腸炎的可能性,立即停藥,予以止瀉、調整腸道菌群、補液等適當的治療措施。1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鹽酸安妥沙星對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療效和安全性尚未建立。因此,鹽酸安妥沙星禁用於孕婦和哺乳期婦女。12、兒童用藥:鹽酸安妥沙星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療效和安全性尚未確定。動物實驗(幼鼠)中發現喹諾酮類藥物對承重關節有異常損傷。因此,鹽酸安妥沙星禁用於18歲以下患者。13、老年用藥:本品主要經腎臟排洩,因高齡患者大多腎功能低下,可能會出現血藥濃度增加。因此,應注意用藥劑量,慎重給藥。14、藥物過量:本品未進行藥物過量的相關研究,但喹諾酮類藥物過量時,可能出現以下症狀:噁心、嘔吐、胃痛、胃灼熱、腹瀉、口渴、口腔炎、蹣跚、頭暈、頭痛、全身倦怠、麻木感、發冷、發熱、錐體外系症狀、興奮、幻覺、抽搐、譫狂、小腦共濟失調、顱內壓升高(頭痛、嘔吐、淤血性乳頭症狀)、代謝性酸中毒、血糖增高、ALT/AST/ALP增高、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加、血小板減少、溶血性貧血、血尿、軟骨/關節障礙、白內障、視力障礙、色覺異常及複視。一旦服用過量鹽酸安妥沙星時,應根據患者情況採取以下急救措施及解毒藥:(1)洗胃。(2)吸附藥:活性碳(40-60g加水200ml口服)。(3)瀉藥:硫酸鎂(30g加水200ml),或其他緩瀉藥。(4)輸液(加保肝藥物):代謝性酸中毒給以碳酸氫鈉注射液,尿鹼化給以碳酸氫鈉注射液,以增加本品由腎臟的排洩。(5)強制利尿:給予呋喃苯氨酸注射液。(6)對症治療:抽搐時應予以安定等鎮靜藥物治療。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機制:本品為左氧氟沙星結構改造的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左氧氟沙星的主要作用機理是透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細菌拓撲異構酶II)的活性,阻礙細菌DNA的複製而達到抗菌作用。2、抗菌活性:抗菌實驗結果表明,本品對大部分的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均有抗菌活性。體外試驗顯示出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厭氧菌、抗酸桿菌,以及非典型致病菌如支原體、衣原體和軍團菌均有抗菌活性。(1)安妥沙星對革蘭陽性需氧菌有抗菌活性的細菌主要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表皮葡萄球菌(MSSE)、中間型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A群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和B群鏈球菌、無乳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糞腸球菌。(2)對革蘭陰性需氧菌有抗菌活性的細菌主要包括: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嗜血桿菌、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產氣腸桿菌、聚團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變形桿菌屬、傷寒沙門菌、痢疾桿菌、粘質沙雷菌、枸櫞酸桿菌、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普魯威登斯菌及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以及淋球菌。(3)體外抗菌活性研究顯示:本品對甲氧西林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藥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MIC50均為2mg/L。對中間型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A群鏈球菌、B群鏈球菌具有較強抑制活性。本品在≤0.25mg/L濃度即可抑制50%的大腸埃希菌(環丙沙星敏感株)、不動桿菌(環丙沙星敏感株)、產氣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本品對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環丙沙星敏感株)、枸櫞酸桿菌、普魯威登斯菌及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脆弱類桿菌、淋球菌同樣具有較強抗菌活性。

毒理作用

1、急性毒性:小鼠一次口服鹽酸安妥沙星LD50為1929mg/kg,95%可信限為1664-2235mg/kg。小鼠一次靜脈注射鹽酸安妥沙星LD50為:215.8mg/kg,95%可信限為196.2-237.3mg/kg。小鼠給藥後主要表現為活動減少,臟器未見明顯病理性改變。大鼠口服鹽酸安妥沙星LD50>3000mg/kg;靜脈注射鹽酸安妥沙星LD50>200mg/kg。毒性靶器官可能為肝臟、心以及肺,口服給藥時對胃腸道有毒性作用。>2、長期毒性:(1)犬長期毒性試驗:犬分別口服鹽酸安妥沙星8、24、48mg/kg/天,連續給藥3給月,停藥恢復1個月。各給藥組犬給藥後均出現程度不同的後肢乏力,全身顫抖等,該表現有明顯的劑量相關性,提示本品對動物的神經-肌肉系統有影響。高、中劑量組各有2只犬給藥後見眼瞼面板輕度浮腫,提示本品可能影響犬的水鹽代謝。Beagle犬口服安妥沙星72mg/kg/天,連續給藥3個月。給藥犬表現為後肢乏力、趴地、全身顫抖;臉部面板及雙耳浮腫;給藥第9周起體重增長減慢,進食量下降;給藥後3個月,心率較給藥前明顯減慢,心電圖QTc間期明顯延長;血液生化檢測見ALT、AST、Crea升高,TP和ALB降低;血液學檢測未見異常。給藥組犬膽囊充盈,可見少許黑褐色泥沙樣結石,腸繫膜淋巴結、腸粘膜充血以及肝臟顏色變淺等。病理組織學檢查顯示:給藥組肝臟見散在肝細胞小灶性壞死,伴炎細胞浸潤,周圍可見雙核肝細胞數量稍增多,枯否氏細胞吞噬棕黃色色素顆粒現象增多;腸繫膜淋巴結髓質竇內出血等。其餘未見明顯與藥物相關的變化。犬長毒試驗中進行的毒代動力學試驗結果顯示,連續給藥90天,未引起QT間期延長的48mg/kg組Cmax和AUC0-24分別為12.415±2.08μg/ml和126.5±21.4μg/h/ml,引起QT間期延長的72mg/kg組Cmax和AUC0-24分別為27.54±3.2μg/ml和245.99±49.9μg/h/ml。連續90天給藥,Beagle犬的胸骨骨關節軟骨和長骨膝關節軟骨進行病理切片觀察,結果未見軟骨細胞變性或基質丟失,與對照組相比未見明顯差異。上述兩個犬的毒性研究,本品的主要毒性表現為:給藥後導致後肢乏力、致臉部面板浮腫;Beagle犬口服72mg/kg連續3個月,心電圖QTc間期延長;肝臟功能受損,病理學檢查見肝細胞小灶性壞死。上述結果提示本品對犬的主要毒性靶器官為心、肝臟。本試驗的無毒性劑量為8mg/kg。(2)大鼠長期毒性:大鼠口服鹽酸安妥沙星40、80、160mg/kg/天,連續給藥3個月,停藥恢復1個月。所有給藥組大鼠均出現不規律的流涎,流涎的發生時間以及頻率與劑量有明顯相關;停藥後,流涎現象消失。給藥各組大鼠的血象、生化以及病理學檢查等均未出現與給藥相關的病理性改變。本實驗表明,本品對大鼠的植物神經系統可能有影響。大鼠長期給藥的無毒性劑量為160mg/kg。3、遺傳毒性:(1)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以本品對細胞的IC50值作為最大濃度,依次倍比稀釋三個濃度,分別在有或沒有S9條件下考察本品對CHL細胞染色體的致畸變作用。結果:在所有的條件下,中、低濃度組染色體的畸變率均在5%以下,高濃度組(IC50)細胞的染色體畸變率35%,表明鹽酸安妥沙星在高劑量下對CHL細胞有潛在誘導染色體畸變作用。(2)細胞基因突變試驗:用V79細胞株檢測鹽酸安妥沙星對次黃嘌呤鳥嘌呤轉磷酸核糖基酶位點(HGPRT)的致突變作用。在有或沒有S9的條件下,鹽酸安妥沙星300μg/ml對V79細胞無誘發HGPRT基因突變的作用。(3)小鼠骨髓微核試驗:小鼠口服1.0、0.5、0.25g/kg安妥沙星,連續給藥2天,末次給藥後24小時觀察對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形成的影響。結果本品不誘發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的形成。上述資料提示:本品在較大劑量下可能有潛在的染色體致畸作用。4、生殖毒性:(1)一般生殖毒性試驗:雄性大鼠在精子生成期、雌性大鼠在卵母細胞生長髮育期和胚胎早期給予鹽酸安妥沙星,劑量在40-320mg/kg/d時,鹽酸安妥沙星對雌性和雄性大鼠生殖能力無明顯影響。(2)致畸敏感期毒性研究:鹽酸安妥沙星無致畸作用,50mg/kg劑量為孕鼠和胚胎髮育無毒劑量。家兔在孕6-18天經口給予鹽酸安妥沙星40、80和160mg/kg/day,對家兔未顯示明顯的致畸作用。但80和160mg/kg組對母體有較為嚴重的胃腸道反應。本試驗條件下,鹽酸安妥沙星對家兔無明顯致畸作用,但對孕兔有明顯的毒性反應。40mg/kg為本試驗的無毒性反應劑量。(3)圍產期生殖毒性試驗:大鼠圍產期給藥,劑量在40-320mg/kg/d範圍內鹽酸安妥沙星除造成部分F0代母鼠給藥後流涎外,對F0代母鼠的行為、活動、體重及胚胎無明顯影響,對F1代大鼠生長髮育、哺乳期存活能力、生理發育、神經行為能力、運動協調性、游泳衰竭時間、學習與記憶能力、自主活動、生殖能力及F2代仔鼠生存能力和生長髮育等均無明顯影響。320mg/kg為本試驗的無毒性反應劑量。5、光毒性試驗:Balb/c小鼠口服鹽酸安妥沙星50、100、200mg/kg三個劑量,連續給藥7天,每天用紫外線照射,強度為21.6J/cm2。結果所有鹽酸安妥沙星劑量組未表現出明顯的光毒性。與其它喹諾酮類藥物比較,光毒性明顯低於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環丙沙星,與諾氟沙星相當。

藥代動力學

1、分佈:大鼠實驗表明安妥沙星在體內分佈廣,除腦和脂肪組織外,其他組織濃度均高於血漿藥物濃度,其中以肺、脾、腸、胃和腎濃度最高,在肝和卵巢也有較高的濃度,提示在人體中也可能存在類似的現象。目前尚缺乏人體研究資料。用平衡透析法測得安妥沙星在人血漿中血漿蛋白結合率為17.52%,同多數喹諾酮類藥物相似,安妥沙星屬於低蛋白結合率藥物。安妥沙星在大鼠血漿中蛋白結合率為33%,說明存在種屬差異。2、代謝:人口服安妥沙星後,在人體尿中發現3個I相代謝產物,經LC-IT-TOF/MS技術初步鑑定為N-去甲基安妥沙星、N-氧化安妥沙星和N-去甲基安妥沙星羥化產物,未發現去NH產物,基本代謝途徑與氧氟沙星類似。在人尿中沒有發現II相代謝物。大鼠實驗顯示在膽汁中發現高濃度的葡萄糖醛酸結合產物,提示人膽汁中也可能存在該代謝物。目前尚缺乏人體研究資料。3、排洩:健康受試者單劑量口服300、400和500mg安妥沙星後,72小時內尿中原形排洩分數分別為45.5%,43.6%和40.3%,三種劑量的尿中排洩分數相近。假定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為100%,則有40-60%的藥物在體內以原形物或/和代謝物的形式透過糞便排洩以及以代謝物形式經尿道排洩。大鼠體內的原形排洩只有22%,80%左右以代謝形式消除。大鼠實驗顯示有1.8%的藥物從膽汁排洩,6.4%的藥物從糞中排洩,提示在人體中也有部分的藥物可能從膽汁排洩或糞中排洩。目前尚缺乏人體研究資料。4、影響因素:(1)性別因素:在5名健康女性和6名男性受試者中口服300mg鹽酸安妥沙星藥代動力學研究(同時評價食物對安妥沙星體內過程的影響)結果表明,受試者在禁食或餐後(酸奶:125g,肉包子1個,雞蛋1個)30min內口服安妥沙星300mg,無論是進食給藥,還是空腹給藥,安妥沙星在男性和女性受試者中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引數都無顯著性差異,提示安妥沙星的藥物代謝動力學行為不存在性別差異。(2)食物因素:上述性別對藥物藥代動力學影響研究同時表明,除了達峰時間略有延遲外(P>0.05),與禁食比較,餐後服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引數無顯著差異,提示正常進食不影響安妥沙星的藥物代謝動力學行為。

貯藏方法

遮光,密封儲存。

有效期

24個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