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鬱二陳湯 - 方劑

清郁二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回春》卷三。具有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之功效。主治酸水刺心,吞酸嘈杂。症见胃脘痞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干口苦,胸膈烦闷,卧眠不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 名称:清郁二陈汤
  • 出处:《回春》卷三
  •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 主治:酸水刺心,吞酸嘈杂

組成

陳皮、半夏(薑汁炒)、茯苓各一錢(3g),蒼朮(制)八分(2.4g),川芎八分(2.4g),香附一錢(3g),神曲(炒)五錢(15g),枳實(麩炒)八分(2.4g),黃連(炒)、梔子(炒)各一錢(3g),白芍(炒)七分(2.1g),甘草三分(0.9g)。

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或為丸服,尤效。

功用

清熱化溼,理氣和胃。

主治

酸水刺心,吞酸嘈雜。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溼聚痰生,肝鬱化火,痰熱中阻者。治宜清熱化痰,疏肝行氣。方中黃連清熱燥溼;半夏燥溼化痰,降逆和胃,共為君藥。梔子清瀉三焦之火;香附疏肝解鬱;枳實破氣化痰,均為臣藥。佐以陳皮燥溼化痰,理氣和胃;茯苓、蒼朮健脾祛溼;神曲消食和胃;川芎入肝活血行氣;白芍養血柔肝;生薑降逆止嘔。甘草為使,和中調藥。本方由二陳湯加調肝清熱之品而成,故凡痰火鬱熱所致諸證,皆可以此為主治之。

運用

診斷要點:胃脘痞悶,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口乾口苦,胸膈煩悶,臥眠不寧,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萬病回春》:“譬如谷肉在器,溼熱則易為酸也。若是吞酸吐酸、嘈雜心煩,久而不治成膈噎翻胃證也。吞酸者,溼熱在胃口,上為酸也。清鬱二陳湯治酸水刺心及吞酸嘈雜。陳皮、半夏(薑汁炒)、茯苓各一錢,蒼朮(制)八分,川芎八分,香附一錢,神曲(炒)五錢,枳實(麩炒)八分,黃連(炒)梔子(炒)各一錢,白芍(炒)七分,甘草三分,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服。”方論選錄《壽世保元》:“一論吞酸嘈雜,酸水刺心者,乃痰火鬱氣也,宜:清鬱二陳湯。”《東醫寶鑑》:“嘈雜俗謂之心嘈也,宜香砂平胃散方見上、消食清鬱湯、清鬱二陳湯即上增味二陳湯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