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氏徵(雷諾氏綜合徵)西醫的病因病機

雷諾氏徵(雷諾氏綜合徵)是指一些疾病併發的雷諾氏現象,比雷諾氏病多3倍,所以應注意兩者之鑑別診斷,此關係到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及預後。併發雷諾氏徵的疾病很多,其中以結締組織病居多,佔60%―70%。常見的原發病有:

(1)結締組織病:據日本學者報告,1420例結締組織病中此徵佔30.1%,佔全部雷諾氏徵的47%――56.7%。此徵常是各種結締組織病的首發症狀,由雷諾氏徵而引起的指動脈閉塞和指端潰瘍分別佔53%和34%,而雷諾氏病出現這兩種病變者分別佔14%和1.8%。

① 硬皮病:雷諾氏徵的併發率最高,約90%以上病人遲早會出現,所以將雷諾氏現象做為主要診斷標準之一,本病之雷諾氏徵不僅發生在肢端,而且同時累及內臟血管,出現肺臟、心臟、腸繫膜動脈之雷諾氏現象,表現呼吸困難、心悸氣短、心絞痛、腹痛等症。早期雙手(足)出現典型雷諾氏現象,晚期指端營養障礙發生缺血性潰瘍或壞疽,末節指骨自溶導致末節手指自行縮短。

②系統性紅斑狼瘡:雷諾氏徵可在sle典型症狀出現前或後出現,據國內外報道雷諾氏徵的併發率差距很大,如日本統計2451例sle病人中有58.9%,歐美統計1000例中僅有0.5%――8%,我國為9.9%――30%,sle併發雷諾氏徵是面板和皮下組織壞死性血管炎的表現之一。嚴重者可導致指(趾)壞疽。

③其他結締組織病:類風溼性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皮肌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白塞氏病等都可併發雷諾氏徵,但發生率很低。

(2)振動綜合徵:凡使用振動工具時間長的工人就有可能發生此病,振動病的雷諾氏徵發病為12.6%――33.4%,由於工人受寒冷刺激和振動的影響,使交感神經處於亢進狀態,開始時血管痙攣是生理性的,長期動振痙攣就會導致小動脈發生組織學改變。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和末梢動脈痙攣是本病發生的病理生理學課題。臨床表現主要是動脈痙攣而出現的“白手”或“白指”,還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病系統症狀(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疲勞等)、雙手疼痛、麻木、震顫、無力、僵硬,腱反射減弱,手套和襪套型感覺障礙,甚至上肢各關節和脊椎骨有囊性病變、增生、關節畸形、骨質疏鬆、無菌性壞死。

(3)血管系統疾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雷諾氏徵發病率為20%――50%,由於部分病人出現缺乏皮色規律性變化的雷諾氏現象,容易被人忽略。閉塞性動脈硬化症是老年人血管病,併發雷諾氏徵的報告很少,hines報告的發生率為10%,胸廓出口綜合徵可以引起遠端動脈痙攣或阻塞,但較少見。

(4)神經系統疾病:某些神經系統疾病也可引起雷諾氏徵,如末梢神經炎、進行性肌萎縮、交感神經炎、脊髓空洞症、外傷性神經痛、腕管壓迫綜合徵等。臨床表現是沿病變神經及其支配區域有神經疼痛、麻木和感覺異常,並只限於患病的肢體,皮色改變缺乏典型雷諾氏徵的規律性。

(5)化學藥物中毒:從事某種化學工業的工人也可出現雷諾氏徵,甚至發生動脈器質性改變,如麥角中毒、鉛、亞銷酸、水銀中毒等可出現雷諾氏徵,環氧樹脂加工的工人可見硬皮病樣雷諾氏徵。聚氯乙烯合成的工人中出現全身中毒反應,以上肢和手損害最嚴重,開始時肢端動脈痙攣明顯,以後手指麻木、刺痛、僵硬感,呈硬皮樣皮損,晚期有末節指骨自溶現象,尺骨和橈骨莖突萎縮,脊椎和髕骨有囊狀吸收。常有明顯肝功能障礙。diuman等報告50例,認為雷諾氏徵是此病的主要臨床表現。

(6)其他疾病:雷諾氏徵還偶見於以下疾病:冷球蛋白血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陣發性血紅蛋白尿、高黏滯血癥、甲狀腺病、腎上腺腫瘤、卵巢功能異常、潰瘍性結腸炎、骨骼增生性疾病、凍傷、戰壕足、浸漬足、各種外傷、打字員和鋼琴家手指振動傷等。

發病機理:當寒冷刺激或精神興奮等因素作用下,末梢動脈痙攣和血液量顯著減少,出現指(趾)面板蒼白,甚至會呈“死指”現象,當動脈痙攣緩解而細小靜脈仍處於痙攣時,血流緩慢,血液在乳頭血管內淤滯,氧含量降低,面板就呈紫紺顏色,當寒冷等因素消失時,手指血管呈反應性擴張而充血,面板呈潮紅顏色,以後恢復正常膚色。1978年nielubowicz等動脈造影證明,在雷諾氏現象蒼白期,不僅末梢動脈痙攣,而且尺、橈動脈和骨間肌動脈也有痙攣變化。以上血管規律性變化非所有病人都有,如恆川等統計,典型的間歇性皮色改變者為66%,兩種皮色改變者為22%,一種皮色改變者(蒼白或紫紺)為13%;hihes報道100例中有三種皮色變化者僅為22%,而蒼白者卻佔41%。

本病早期,批(趾)動脈是功能性紊亂,並無器質性改變,後期出現動脈內膜增厚,彈性纖維斷裂及中層增厚,導致動脈腔狹窄和血液量減少,少數病例,可繼發性血栓形成,管腔閉塞,區域性組織發生營養障礙性改變,指(趾)端潰瘍或壞死。

本病的病理生理學變化是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和末梢動脈痙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