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葉 - 中藥材

白果叶,中药名。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叶。具有活血养心,敛肺涩肠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養心,斂肺澀腸。

主治

胸痺心痛,喘咳痰嗽,洩瀉痢疾,白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用提取物作片劑;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搽;或煎水洗。

化學成分

葉含黃酮類化合物:山奈酚,木犀草素,楊梅樹皮素,槲皮素,異鼠李素,丁香黃素,山柰酚-3-鼠李葡萄糖苷等;屬於雙黃酮類的成分有:穗花杉雙黃酮,銀杏雙黃酮,白果雙黃酮,異白果酸黃酮,金松雙黃酮,5'-甲氧基銀杏雙黃酮;屬於兒茶素類的成分有:右旋兒茶素,左旋表兒茶素,右旋沒食子兒茶素,左旋表沒食子兒茶素;苦味萜類成分:白果苦內酯A、B、C、J、M及銀杏內酯A,生物鹼:6-羥基犬尿酸;酸類及酯類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腰果酸,莽草酸,奎寧酸,抗壞血酸,6-羥基-2-十四烷基苯甲酸,亞麻酸,6-十五碳烯基水楊酸,水楊酸-6-十七烯醇酯;醇、酚、醛、酮類成分:白果醇,正二十八醇,正二十六醇,紅杉醇,α-己烯醛,白果酮,銀杏酮,白果酚,蒎立醇,β-谷甾醇;聚異戊烯醇化合物:(Z,Z)-1,5-二對羥苯基-1,4-戊二烯。

藥理作用

研究顯示有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細胞代謝,改善學習記憶,保護神經細胞,抗衰老、痴呆和腦功能障礙,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等作用。

毒理作用

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164±55mg/kg,36048mg/kg。異白果雙黃酮小鼠尾靜脈注射的LD50為242(229.6-256.2)mg/kg。注射後,小鼠呼吸急促,匍伏不動,死於呼吸麻痺,家兔靜脈注射乙醇提取物1ml/kg或0.5ml/kg(2ml相當於1g生藥),連續10天,血象、肝、腎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非蛋白氮測定)和主要臟器病理檢查均無異常。每日靜脈注射10倍或40倍於人用量的乙醇提取物,連續1星期,犬出現流涎、噁心、嘔吐、腹瀉、食慾減退等胃腸道症狀。組織切片,可見小腸黏膜分泌亢進。黃酮類在兔、豚鼠、大鼠、小鼠亞急性實驗中,對心、肝、脾、肺、腎、動脈均不引起形態學改變,Ames及小鼠骨髓微核試驗陰性,提示銀杏葉提取物無致突變性。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活血止痛。主治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血清膽固醇過高症,痢疾,象皮腫。”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冠心病心絞痛:銀杏葉水煎濃縮,製成浸膏片(每片含黃酮量約2mg,相當於生藥0.5g),每次舌下含服1-2片,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高膽固醇血癥:銀杏葉提取主要成分黃酮,製成糖衣片,每片含黃酮1.14mg。每次4片,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瀉痢:(銀杏)葉為末,和麵作餅,煨熟食之。(《品彙精要》)

4、治小兒腸炎:銀杏葉3-9g,煎水擦洗患兒腳心、手心、心口(巨闕穴周圍),嚴重者擦洗頭頂,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雀斑:採白果葉,搗爛,搽,甚妙。(《滇南本草》)

6、治灰指甲:(銀杏)葉煎水洗。

7、治雞眼:鮮(銀杏)葉10片,搗爛,包貼患處,2天后呈白腐狀,用小刀將硬丁剔出。

8、治漆瘡腫癢:銀杏葉、忍冬藤煎水洗,或單用銀杏葉煎洗。(6-8方出自南藥《中草藥學》)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8-10月分期分批採摘,曬乾、烘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葉片多皺摺或破碎,完整者呈扇形,長4-8cm,寬5-10cm,上緣有不規則波狀缺刻,有的中央凹入,基部楔形,葉脈細密,為多數二叉狀平行脈;葉柄長2-7cm。紙質,易縱向撕裂。氣微,味微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銀杏科銀杏屬植物銀杏。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可達40m,枝有長枝與短枝,幼樹樹皮淡灰褐色,淺縱裂,老則灰褐色,深縱裂。葉在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長3-10cm;葉片扇形,淡綠色,無毛。雌雄異株,花單性,稀同株;球花生於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狀,下垂;雌球花有長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頂生一盤狀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僅一個發育成種子。種子核果狀,橢圓形至近球形;外種皮肉質,有白粉,熟時淡黃色或橙黃色;中種皮骨質,白色,具2-3稜;內種皮膜質;胚乳豐富。花期3-4月,種子成熟期9-10月。

分佈區域

北自瀋陽,南達廣州,東起華東,西南至貴州、雲南都有栽培。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帶的天然林中。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喜陽、耐寒、耐旱、忌澇。在年平均溫度10-18℃,年降雨量800-1800mm的氣候及pH6.5-7.5的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良好。不宜在陰坡、積水或鹽分太重的土壤中栽種。

繁殖方式

種子、分株繁殖或嫁接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種子秋季採收後,當年播種或翌年春播種,春播需混砂催芽,橫向開溝,溝距25-30cm,深4cm,每隔10cm播1粒種子,覆土3-4cm,當年苗高25-30cm,秋季落葉後可移栽。2、分株繁殖:從壯齡雌株根櫱苗中選留4-5株健壯苗,高1m左右時移栽。3、嫁接繁殖:在30年生、長勢旺盛而豐產的雌株上選2-3年生的枝條為接穗,砧木用種子繁殖的2-3年生的實生苗,採用切接或皮下枝接法嫁接。4、定植,一般早春定植,株行距5-6m或7-8m,定植前應按樹苗大小開穴,穴深40-50cm,寬60-70cm,起苗後如主根過長,可稍加修剪。穴栽,密度3m×4m,植坑1m×1m×0.8m,每坑施腐熟廄肥50kg、鈣鎂磷肥1.5kg、麩肥0.5kg、石灰0.5kg,與表土拌勻填坑內,並壘高約20cm的樹盤。按20:1-25:1配置雄樹,雄樹按風向分散栽植,以利授粉。定植1星期內堅持挖淺溝淋水,以保證幼苗成活。

病蟲防治

1、苗木莖腐病,夏季應搭蔭棚,插樹枝或在行間蓋草保墒、遮蔭。2、葉枯病,噴布50%多菌靈可溼性粉800倍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800倍,間隔15天,共噴2-3次。3、蟲害有天牛,可用人工捕殺或放天敵腫腿蜂進行生物防治。另有銅綠金龜子、黑胸散白蟻、葉蟎、椿象、地老虎、毒蛾等為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