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榕葉 - 中藥材

雀榕叶,中药名。为桑科植物笔管榕FicusvirensAit.[F.wightana(Miq.)Benth.]的叶。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之功效。常用于漆过敏,湿疹,鹅口疮。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除溼止癢。

主治

用於漆過敏,溼疹,鵝口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或絞汁塗。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

2、《臺灣藥用植物志》:“治積爛。”

3、《福建藥物志》:“治漆過敏,鵝口瘡。”

4、《全國中草藥彙編》:“甘、微苦,平。”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漆瘡:鮮雀榕葉一握,加水煎開二三沸,候溫後洗滌。一般連續洗1-3d,即見效。但洗時不能太熱,以免發炎。(《福建民間草藥》)

2、治溼疹:①鮮雀榕葉一握,加水煎湯浴洗,日洗1-2次。(《福建民間草藥》)②馬尾松,雀榕均用鮮葉等量,明礬少許。水煎,洗患處。(《福建中草藥處方》)

3、治小兒鵝口瘡:①鮮雀榕葉煎湯取一杯,加人乳適量,以消毒棉花蘸湯洗口,日洗1-2次。(《福建民間草藥》)②雀榕鮮葉適量,搗爛絞汁塗患處。(《福建藥物志》)

4、治竄皮疔:酌取鮮雀榕葉煎湯外洗,渣貼患處。(《泉州本草》)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桑科植物筆管榕.

形態特徵

筆管榕,又名赤榕,山榕,雀榕,漆孃舅,烏榕,紅肉榕,烏屎榕,大葉榕樹,串珠榕。喬木,高5-17m。有板根或支柱根,幼時附生。葉互生;葉柄長1.5-6cm;托葉廣卵形,長5-10cm,早落;葉片堅紙質,長橢圓形、長圓狀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少有淺心形,長5-15cm,寬2-7.5cm,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鈍或圓形,少有淺心形,全緣;基出脈3條,側脈5-10對,在離葉緣網結,網脈兩面不甚明顯。隱頭花序(榕果),花序託單生或成對腋生,或簇生於已落葉的小枝上,近球形,直徑5-10mm,成熟時黃色或紫紅色,幹後表面有皺紋;基生苞片3枚,卵圓形,先端鈍,大部分合成盤狀;總花梗長3-4mm,纖細;雄花、癭花、雌花著生於同一花序託內壁;雄花著生於花序託近口部,少數,花被片4-5,線形,雄蕊1,花絲短;癭花具梗,花被片3-4,花柱側生,短於子房;雌花和癭花相似,花被片4-5,花柱長於子房。瘦果,花柱延長。花、果期全年。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800m的山坡林中或河岸、溪邊、村寨附近。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