鯮魚 - 中藥材

鯮鱼,中药名。为鲤科动物鯮鱼Luciobramamacrocephalus(Lacepede)的肉。分布于长江、珠江及其支流闽江。具有补虚,益脾胃,强筋骨之功效。常用于久病体虚,脾胃不和,食欲不振,腰膝酸软,行走不利。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虛,益脾胃,強筋骨。

主治

久病體虛,脾胃不和,食慾不振,腰膝痠軟,行走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00-200g。

注意事項

鯮魚性平補虛,諸無所忌,不過痛風患者、面板病患者還是慎用為妙。

相關論述

1、《食療本草》:“補五臟,益筋骨,和脾胃。”

2、《中國動物藥》:“滋補強壯,益脾胃,健筋骨。治久病體弱,脾胃不和,肢體痿軟,行走不利。”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久病體虛、筋骨痿軟:鯼魚適量,姜3片,蔥頭2個,鹽少許。久煎。食肉飲汁,連服1星期,停2d再服1星期。(《中國動物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撈,捕得後,除去鱗片及內臟,洗淨,鮮用。

植物學資訊

生長環境

生活於江河中下層,為兇猛的大型魚類,主要以魚類為食。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鯉科動物鯮魚。

形態特徵

體細長,腹部圓,無腹稜。頭前部細長如管狀,吻平扁似鴨嘴。口上位,下頜長於上頜,且稍向上傾斜。無須。眼中等大,位於頭側稍上方,距吻端較近,眼間隔較平坦,眼後頭長約為吻長的2-2.5倍。下嚥齒1行,稍呈圓柱狀。鱗細小,側線鱗136170。背鰭3,8,無硬刺,其起點在腹鰭之後。臀鰭3,9-11,起點和背鰭末端相對或稍後。尾鰭分叉較深,下葉稍長於上葉。體背深灰色,兩側及腹部銀白色,胸鰭淡紅,背鰭、尾鰭灰色,腹鰭、臀鰭灰白,尾鰭後緣呈黑色,在側線上有一微黑色縱紋。

分佈區域

分佈於長江、珠江及其支流閩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