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方桐葉燒傷油 - 中藥

复方桐叶烧伤油,中成药名。由桐叶、麻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用于面积小于29%的Ⅱ度烧烫伤。

成分

桐葉、麻油。

性狀

本品為深黃綠色油狀液體;氣微。

主要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

適應病症

本品用於面積小於29%的Ⅱ度燒燙傷。

臨床應用及指南

1、汪麟等研究複方桐葉燒傷油聯合改良式負壓吸引法治療慢性難癒合創面的臨床療效,得出結論複方桐葉燒傷油聯合改良式負壓吸引治療慢性難癒合創面具有減少換藥次數、促進創面癒合、緩解患者疼痛及費用低廉的優點。(西部中醫藥,2018,31(11):90-92.) 2、張華秀等研究複方桐葉燒傷油用於犬咬傷三級傷口換藥的臨床療效,得出結論複方桐葉燒傷油可顯著提高犬咬傷三級傷口患者的創面癒合率,縮短癒合時間,減少換藥次數,減輕換藥疼痛程度。(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8,18(10):1350-1351+1354.) 3、鄭玲研究複方桐葉燒傷油聯合護理干預治療ICU患者失禁性皮炎應用效果,得出結論複方桐葉燒傷油聯合護理干預治療ICU患者失禁性皮炎應用效果較普通護理干預好。(中國現代醫生,2018,56(30):149-151.)

規格

每瓶裝(1)30ml;(2)50ml;(3)100ml;(4)200ml。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塗擦於燒燙傷處。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禁忌

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1、創面分泌物較多者,或深Ⅱ度燒傷用藥過程中創面出現淺黃綠色液化物時,均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1次。分泌物明顯減少後停止清洗,可用棉球將分泌物清除後區域性塗藥。塗藥以區域性保持溼潤狀態,不流為度(約1.5ml/1%體表面積),創面暴露;或用浸透藥液的單層紗布覆蓋創面,但不能包紮。  2、創面有化膿,或有全身感染症狀,應選用對細菌敏感的抗生素。  3、有水、電解質平衡紊亂者請及時採用相應補液及糾正電解質平衡紊亂的處理措施。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理作用

藥效學試驗表明,本品能促進家兔蒸氣燙傷和燒傷以及豚鼠火焰燒傷創面的癒合;抑制小鼠燙傷性水腫的形成;抑制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蹠腫脹和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減少醋酸致痛小鼠扭體次數,提高熱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閾值;降低家兔燙傷部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率;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貯藏方法

密封,置陰涼處儲存。

有效期

24個月

鑑別

取本品10ml,置分液漏斗中,加0.5%的氫氧化鈉溶液提取2次,每次15ml,合併鹼液,用稀鹽酸調pH值至酸性,分取水層,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5ml,合併乙酸乙酯提取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桐葉對照藥材1.5g,置錐形瓶中,加乙醚30ml,迴流提取30分鐘,濾過,濾液揮幹乙醚,殘渣加0.5%的氫氧化鈉溶液3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用稀鹽酸調pH值至酸性,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5m,合併乙酸乙酯提取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乙酸(20:5:8: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烘至斑點顯色清晰,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1、酸值:取本品約5g,精密稱定,置250ml錐形瓶中,加乙醇乙醚(1:1)混合液[臨用前加酚酞指示液,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調至微顯粉紅色]50ml,振搖使完全溶解,精密加氫氧化鈉滴定液(0.lmol/L)15ml,搖勻,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鹽酸滴定液(0.lmol/L)滴定,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以供試品消耗的鹽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積(ml)為A,空白試驗消耗的容積(ml)為B,供試品的重量(g)為W,按下式計算酸值:供試品的酸值=(B-A)×5.61/W本品的酸值不得過6.0。 2、皂化值:應為185-195;依法檢查(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ⅨN)。 3、碘值:應為99-116;依法檢查(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ⅨN)。 4、裝量:照最低裝量檢查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ⅫC),應符合規定。 5、微生物限度:應符合軟膏劑項下用於燒傷的有關規定(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R)。

含量測定

1、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混勻,精密量取10ml,加入石油醚(60-90℃)10ml,乙醇提取5次,每次30ml,合併乙醇液,置水浴上蒸至無醇味,殘留物加於已處理好的中性氧化鋁柱(100-120目,10g,內徑10-15mm)上,用石油醚(60-90℃)100ml洗脫,棄去洗脫液,再用無水乙醇-三氯甲烷(3:2)混合液300ml洗脫,收集洗脫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三氯甲烷(3:2)混合液適量,微熱使溶解,移至5ml量瓶中,用上述混合液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和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乙酸(20:5:8: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置105℃烘約5-7分鐘,至斑點顯色清晰,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ⅥB薄層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γs535nm,γR=70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2、本品每1ml含熊果酸(C30H48O3)應不得少於0.12mg。

附註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