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澤穴 - 小吉 - 針灸穴位

少泽,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及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乳痈、乳少、昏迷、热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为急救穴之一。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名詞釋義

少,小也。澤,潤也。穴位手太陽小腸之井,手太陽小腸主液。井穴脈氣始出而微小,液有潤澤身體之功,故名少澤。

功能作用

開竅蘇厥,清心瀉熱,通調乳汁。 

定位

位於手指,小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

解剖

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及指背動脈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詳細主治

1、乳癰、乳少等乳疾。2、昏迷、熱病等急症、熱證。3、頭痛、目翳、咽喉腫痛等頭面五官病證。4、為急救穴之一。

詳細操作

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於小指爪甲尺側緣和基底部各作一線,兩線相交處取穴。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神經性頭痛、精神分裂症、咳嗽、扁桃腺炎、角膜白斑、翼狀胬肉、前臂神經痛、中風昏迷。此穴為急救穴之一。2、現代研究,針刺少澤、膻中,可使缺乳婦女血中生乳素含量增加。電針少澤可使垂體後葉催產素分泌增加。

配伍

1、配少商穴、商陽穴、中衝穴、關衝穴、少衝穴治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2、配曲池穴治癲疾瘈瘲。3、配肝俞穴治胬肉攀睛。4、配外關穴、心俞穴、膈俞穴、湧泉穴治鼻衄。5、配前谷穴、後溪穴、陰谷穴、完骨穴、崑崙穴、小海穴、攢竹穴治項強急痛不可以顧。6、配心俞穴、庫房穴治咳嗽。7、配合谷穴、膻中穴治婦人無乳。8、配下廉三里穴、俠溪穴、魚際穴、委中穴、足臨泣穴治乳癰。9、配列缺穴、大陵穴、膻中穴治胸前兩乳紅腫痛。10、配太陽穴治乳腫。11、配復溜穴、崑崙穴治瘧寒汗不出。12、配風門穴、腎俞穴、三陰交穴、合谷穴治胃疸。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振寒,小指不用,寒熱不用,寒熱汗不出,頭痛,喉痺,舌(急)卷,小指之間熱,口中熱,煩心,心痛,臂內廉及脅痛,聾,咳,瘈瘲,口乾,頭(一作‘項’)痛不可顧,少澤主之。” 

2、《白症賦》:“攀睛攻少澤、肝俞之所。”

3、《醫宗金鑑》:“鼻衄不止,婦人乳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