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 - 中藥材

赤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具有行水,利湿热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水,利溼熱。

主治

小便不利,淋濁,瀉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相關論述

1、《藥性論》:“破結氣。”

2、《本草綱目》:“瀉心小腸膀胱溼熱,利竅行水。”

3、《本草再新》:“益心氣,健中和脾,潤肺,燥溼。治瀉痢。”

4、陶弘景:茯苓赤色者利。”

5、《本草通玄》:“赤茯苓但能瀉熱行水,並不及白茯苓之多功也。”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小便白濁不利,時作痛:赤茯苓、沉香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點,食後臨臥服之。(《雞峰普濟方》茯苓湯)

2、治心腎氣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或不禁,及遺洩白濁: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上為末,以新汲水按洗,澄去新沫,控幹,別取地黃汁,同好酒熬成膏,搜和為丸,如彈子大,空心鹽酒嚼下。(《三因方》張真君茯苓丸)

3、治胸脅逆滿脹渴:赤茯苓(去黑皮)一兩,人參半兩。上二味粗搗篩,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雲滓,分溫三服。(《聖濟總錄》茯苓湯)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收穫季節和方法同茯苓,當茯苓削去外皮(茯苓皮)後,再切成厚薄均勻的片,取其中粉紅色的即為赤茯苓,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為大小不一的方塊或碎塊,均為淡紅色或淡棕色。質松,略具彈性。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多孔菌科植物茯苓。

形態特徵

參見“茯苓”條。

分佈區域

分佈於吉林、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生長環境

生於松樹根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