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菖 - 中藥材
白菖,中药材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白菖蒲的根茎。具有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的功效。主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開竅,健脾,利溼。
主治
癲癇,驚悸健忘,神志不請,溼滯痞脹,洩瀉痢疾,風溼疼痛,癰腫疥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裝膠囊。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陰虛陽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相關論述
1、《別錄》:主食諸蟲。
2、《本草圖經》:搗末,油調塗疥瘙。
3、《嶺南採藥錄》:健胃除溼,煎水洗疥癩。
4、《貴州民間方藥集》:助消化,消積食,止腹痛,治痢疾,又治風溼疼痛。
5、《東北藥植志》:散癰腫。
6、《上海常用中草藥》:鎮靜安神,化痰,健胃。治癲癇,耳鳴,聽覺不靈,胸腹脹悶。
7、《吉林中草藥》:芳香通竅,和中闢濁。治神昏,耳鳴,健忘,溼滯氣塞。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氣管炎據150餘例的觀察,有效率在90%上下,顯效率達45-50%左右。對咳、喘、痰、炎均有一定療效。一般起效時間在服藥後3-6天,快者1-2天;且療效比較持久,不少治癒病例經冬季考驗,未見覆發。實踐中觀察到,臭蒲製劑對虛寒型療效較好,痰熱型較差;單純型療效略高於喘息型;療程增加,顯效率明顯上升,而複發率降低,但有效率卻變化不大。製劑及用法:(一)膠囊.每粒裝臭蒲根粉0.3g。每次2粒,日服2-3次。(二)注射液:每毫升相當臭蒲根生藥1g。每日1次2ml肌肉注射。均10天為一療程。初步觀察,注射劑似較口服制劑效果為好;但口服制劑加用其它藥物組成複方治療,則療效有所提高。副作用:口服制劑偶見噁心、嘔吐、腹鳴等胃腸道反應,停藥後可自行消失。
2、治療化膿性角膜炎取臭蒲根2兩(幹品),加水300ml,文火煎至100ml,去渣過濾,調整pH值呈中性;或用臭蒲根5兩,經水煎、過濾及乙醇反覆處理,調整pH至7。均經高壓滅菌。用於點眼,每日3次,每次2-3滴;或行眼浴每日1次,每次10分鐘。共治角膜潰瘍、樹枝狀角膜炎、角膜灼傷等27例,治癒24例,無效1例,未觀察2例。多數在2-6天內治癒。實踐證明,本品對促進組織新生,加速潰瘍面的癒合,作用較明顯。
3、治療菌痢、腸炎取鮮根切片曬乾,研成細末,裝入膠囊,每粒0.3g。每次3粒(小兒減半),每天3次,溫開水送服。煎服易產生噁心嘔吐反應。治療420例,效果顯著。
相關配伍
1、治健忘、驚悸、神志不清:菖蒲三錢,遠志三錢,茯苓三錢,龜版五錢,龍骨三錢。共研細末。每次一錢五分,每日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腹脹,消化不良:菖蒲、萊菔子(炒)、神曲各三錢,香附四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3、治痢疾,瀉黑水,裡急後重,頭昏眼花:水菖蒲根一錢,切細,冷開水吞服,一次服用,連用二劑。(《貴州民間方藥集》)
4、治癰腫初起:菖蒲一兩,獨活五錢,白芷五錢,赤芍五錢,紫荊皮三錢。研細末,取適量藥末同蔥心搗成糊狀,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5、治牙痛,牙齦出血:菖蒲適量,研末,外搽。(《山東中草藥手冊》)
6、治小兒疝氣,偏墜,陰部溼瘡:菖蒲煎水,洗患處。(《吉林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但以8-9月採挖者為良。挖得後,洗淨,除去鬚根,曬乾。亦有在新鮮時切成0.5-1cm的小段曬乾者。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根莖略呈圓柱形,少數分枝,長5~20釐米,直徑至2.5釐米,外表棕色,有細的縱皺紋,上面節部有三角狀的葉痕,左右互動排列,在節的脊線上通常殘留棕色的鱗狀毛,下部有細根或根痕;去皮的生藥則葉和根的痕跡都不顯著。折斷麵灰褐色或暗褐色,組織鬆軟。香氣特異而顯著,味苦而辣。以根莖粗大、表面黃白色、去盡鱗葉及鬚根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臥,肥厚,白色帶紫。葉根生,長劍形,長50-80cm,寬1-1.5cm,先端漸尖,葉脈平行,中脈顯著。花莖扁平,佛焰苞葉狀,極延長,長約與葉等;肉穗花序柱狀,無柄,長約4-7cm,寬約1cm,淡黃綠色,密生細花;花兩性,花被6,廣線形,膜質透明,先端淡褐色,長約2mm;雄蕊6,與花被片等長,花葯黃色,花絲白色,扁線形;雌蕊1,子房長橢圓形。漿果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佈區域
分佈幾遍全國。
生長環境
生長於水邊及潮溼地。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