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螺殼丸《丹溪心法》 - 方劑
白螺壳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医学正传》卷四。为祛痰剂。具有化痰清热,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痰积胃脘作痛。
- 名称:白螺壳丸《丹溪心法》
- 出处: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医学正传》卷四
- 分类:祛痰剂
- 功用:化痰清热,理气止痛
- 主治:痰积胃脘作痛
組成
螺螄殼(牆上年久者,燒)、滑石(炒)、蒼朮、山梔、香附、南星各二兩(60g),枳殼、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半兩(1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量:上為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九,生薑湯送下。春加川芎,夏加黃連,秋、冬加吳茱萸半兩。有痰者,用明礬熔開,就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熱薑湯送下。2、現代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二次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化痰清熱,理氣止痛。
主治
痰積胃脘作痛。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古今圖書整合醫部全錄》:“白螺殼丸,治痰積,胃脘作痛。白螺螄殼火煅,南星,滑石,蒼朮,山梔仁,香附子各二兩,枳殼,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五錢,春加川芎,夏加黃連,秋、冬加吳茱萸半兩。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五十丸薑湯下。”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