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 - 中藥材

蝙蝠,中药名。蝙蝠科蝙蝠属动物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鼠蝠属动物大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 Miline-Edwards、伏翼属动物普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 Temminck、兔蝠属动物大耳蝠Plecotus auritus Linnaeus等的干燥全体。可供药用的还有狐蝠科棕蝠属动物华南棕蝠Eptesicus andersoni(Dobson;蹄蝠科蹄蝠属动物大马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 Hodgson;菊头蝠科菊头蝠属动物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Schreber。具有止咳平喘,利水通淋,平肝明目,解毒的功效。主治咳嗽,喘息,淋证,带下,目昏,目翳,瘰疬。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平喘,利水通淋,平肝明目,解毒。

主治

咳嗽,喘息,淋證,帶下,目昏,目翳,瘰癧。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1-3g。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事項

《本草求原》:“性悍,服之多下利。金瘡出血不止成內漏者,瀉水而血消,其毒可知,勿輕用。”

相關論述

1、《本經》:“主目瞑,明目,夜視有精光。久服令人喜樂媚好無憂。”

2、《別錄》:“主(目)癢痛,療淋,利水道。”

3、《中國動物藥》:“止咳平喘,利水通淋,截症,解毒。治慢性氣管炎,淋病,瘰癧,金瘡等病。”

4、《本草求原》:“治癇,幹血氣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哮喘:蝙蝠焙焦研粉,冰糖水沖服,每次3g,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2、治久瘧不止:蝙蝠七個(去頭、翅、足),搗幹下,丸梧子大。每服一丸,清湯下,雞鳴時一丸,禺中(日近午)一丸。(《範汪方》)

3、治小兒驚癇:入蟄蝙蝠一個。入成塊硃砂三錢在腹內,以新瓦合煅存性,候冷為末。分四次,空心白湯下,小兒分五服。(《醫學整合》)

4、治小兒慢驚風及天釣夜暗:蝙蝠一枚(去翅、肚、脂,炙令焦黃),人中白一分(細研),幹蠍一分(微炒),麝香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入人中白等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乳汁研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返魂丹)

5、治瘰癧多年不瘥:蝙蝠一個,貓頭一個。上同燒作灰,撒上黑豆,煅其灰骨化,研為細末。幹即油調敷,溼即幹摻。(《奇效良方》蝙蝠散)

6、治小兒疳積:蝙蝠1-2只。去毛和內臟,和瘦豬肉一起剁碎,加少量油鹽,蒸熟吃。《廣西藥用動物》)

7、治金瘡出血內漏:蝙蝠三枚。燒令煙盡沫下,絹篩之。水服方寸匕,一日令盡,當下如水,血消化也。(《鬼遺方》蝙蝠消血散)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捕殺後,去淨毛、爪、內臟,風乾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植物學資訊

生長環境

1、蝙蝠:棲息於屋簷、房梁、石縫、巖洞或樹洞中。白天休息,黃昏或清晨活動覓食,以雙翅目昆蟲為食。2、普通伏翼:棲息於屋簷或古老房屋中。3、大耳蝠:棲息于山洞、樹洞或房屋頂樓內,獨居。食昆蟲。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蝙蝠科蝙蝠屬動物蝙蝠、鼠蝠屬動物大管鼻蝠、伏翼屬動物普通伏翼、兔蝠屬動物大耳蝠;狐蝠科棕蝠屬動物華南棕蝠;蹄蝠科蹄蝠屬動物大馬蹄蝠;菊頭蝠科菊頭蝠屬動物馬鐵菊頭蝠。

形態特徵

1、蝙蝠:是一種營飛翔生活的小型獸類。較小,體長4.5-8.0cm。眼小,鼻部無鼻葉或其他衍生物。耳短而寬。由指骨末端向上至上膊骨,向後至軀體兩側後肢及尾間,有一層薄的翼膜,其上無毛。尾發達。全身毛呈黑褐色。2、大管鼻蝠:體型小。鼻孔呈長管狀。耳尖鈍圓,耳屏尖長呈直形。翼膜寬從趾基起。第五掌骨較第四掌骨稍長。全身毛細長而柔軟,毛基深褐色。體背毛灰棕色,並有灰白色細軟長毛。翼膜為淺灰褐色。3、普通伏翼:體型小。頭骨小而寬。耳小略呈三角形,向前折轉可達眼與鼻孔之間。耳屏小而圓鈍,內緣凹,外緣突出。足纖小。翼膜從趾基起,距緣膜發達且呈圓弧形。尾最末端伸出股間膜。背面暗棕色,頭部色較深。腹面較淺,毛基深棕色而毛端灰棕色。4、大耳蝠:體長5-8cm。耳極大,為其最顯著之特徵。耳殼近乎卵圓形,前後緣均甚突出。耳屏甚長,幾為耳長之半。鼻孔朝前上方。後肢及足均纖細。尾與體等長。全身背面淺灰褐色,腹面灰白色,其毛尖灰白色,毛基黑褐色。5、除上述4種外,可供藥用的還有狐蝠科棕蝠屬動物華南棕蝠;蹄蝠科蹄蝠屬動物大馬蹄蝠;菊頭蝠科菊頭蝠屬動物馬鐵菊頭蝠。

分佈區域

1、蝙蝠:分佈於華北、東北及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甘肅等地。2、大管鼻蝠:分佈於內蒙古、吉林、福建、四川等地。3、普通伏翼:全國各地均有分佈。4、大耳蝠:分佈於河北、吉林、黑龍江、四川、甘肅、青海等地。5、華南棕蝠:分佈於河北、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雲南等地。6、大馬蹄蝠:分佈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7、馬鐵菊頭蝠:分佈於山西、吉林、山東、四川、雲南、陝西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