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的中醫治療藥方

  有很多朋友擔心自己得了淋病,但是又不知道淋病的早期症狀也不知道淋病究竟是什麼樣子,因此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給患者造成了巨大損失。

  淋病的早期症狀表現有哪些:

  淋病初期症狀的躲避期平時比較短,在1~10天內,平均3~5天。所以,凡在近10天內患者本人或配偶有過婚外性交史,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要高度迷惑得了淋病初期症狀。

  患者本人早期感到淋病初期症狀併到手及時的治療,可有效地控制淋病初期症狀病情,完成徹底治癒和切忌發生淋病初期症狀併發症的基礎。

  男性患有淋病的早期症狀表現是:在近日內驟然湧現小便時尿道疼痛,小便次數增多,尿道口紅腫痛並有多量黃白色分泌物流出,用手擠壓陰莖根部和中段,膿液流出會增多,並且在內褲上可見到黃色分泌物。

  女性患有淋病的早期症狀表現是:女性近日驟然湧現小便時尿道疼、小便次數增多、尿道口流膿,尿道症狀平時不如男性明顯而暴躁,甚至可以完好沒有尿痛、尿頻和尿道流膿症狀。但有一點很首要,如丈夫最近曾得過淋病初期症狀,在丈夫染病前後10天內曾與妻子有過性生存,最近感受白帶增多、外陰瘙癢、下腹墜脹等難受。

  傳播疾病的最佳治療時間是染病後的1-2天以內,而且是越早治越好,因為此時治療可很容易清除細菌和病毒,防止病情的發展和擴大,一旦拖延不治,則增加臨床治療的難度。

  淋病通常是指由淋病萘瑟菌簡稱淋病雙球菌或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的化膿性感染,也包括眼、咽、直腸、盆腔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

  臨床上,根據本病病程的長短,將其分為急性淋病和慢性淋病。由於本病以尿頻、尿急、尿痛、尿道流膿等症為特點,故似屬中醫學“淋證”、“淋濁”等範疇。

  專家介紹,淋病是主要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在世界範圍內流行很廣,歐美及非洲一些地區發病率很高。因此專家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積極的防治淋病。

  淋病的中醫治療藥方推薦

  性病是人們最難以啟齒的疾病之一,有不少患者甚至不願意、害怕去醫院進行診查醫治,在性病中,男性淋病是較常見的型別,治療男性淋病的方法,很多醫學雜誌上都有介紹,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中醫治療男性淋病的方法。

  清淋湯:

  紅藤30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王不留行15克、澤蘭15克、土獲答30克、黃連10克、萆Z20克、野菊花15克、生黃芪30克,加減法:溼熱重者加龍膽草10允陰虛選加枸杞子10克、女貞子20克、山茱萸10克;陽虛選加仙靈脾15克、巴戟天10克、肉蓯蓉10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15天為1療程,服藥期間停用其他藥物治療慢性淋病,療效較好,且不易產生耐藥菌株。

  四妙湯加味:

  蒼朮10克、黃柏10克、薏苡仁12克、牛膝10克、土茯苓15克、金銀花20克、車前子10克包)、木通3克、萆Z10克、甘草梢10克,熱毒熾盛加連翹10克、敗醬草20克;氣滯血癬者加丹皮10克、赤芍10克、益母草20克;腎陰虛者加生地10克、旱蓮草10克;腎陽虛者加巴戟天10克、淫羊藿10克。

  溼熱下注證者:

  治宜清熱除溼、解毒通淋,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敗醬草10克、野菊花10克、土茯苓30克、地丁30克、車前子10克、澤瀉10克。

  溼熱瘀阻證者:

  治宜清熱除溼、活血化疥,方藥如下:黃柏10克、赤芍15克、澤瀉10克、澤蘭10克、制乳沒各10克、琥珀粉3克、雞內金10克。

  腎氣虛弱證者:

  治宜補腎益氣、解毒通淋,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20克、山萸肉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土茯苓l0克、仙茅10克、狗脊10克、杜仲10克。

  怎樣才能判斷男性淋病痊癒?

  治療結束1-2周複查。判愈標準為:臨床症狀消失;尿液清晰,不含淋絲;前列腺按摩液塗片及培養淋球菌持續2次陰性。

  淋病的預防保健措施有哪些

  專家提醒,得了淋病,要注意防止傳染,特別要注意避免將其傳染給家人。對此,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淋病的預防保健措施,希望小編的下述介紹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1、加強宣傳教育,提倡性道德

  保持一夫一妻制的優良傳統,禁止性亂交,嚴禁賣淫嫖娼。

  2、提倡使用避孕套

  使用避孕套,對預防淋球菌感染和衣原體感染都有一定的效果。

  3、暫停性生活

  夫妻性生活是家庭成員傳染淋病的主要途徑,因此,淋病患者應與其家庭成員分床和分居,夫妻一方有病時應暫停性生活。

  4、注意個人衛生

  淋病患者汙染的物品應及時消毒處理,並與他人分開。

  5、對孕婦和新生兒的性病查治

  執行對孕婦的性病查治和新生兒預防性滴眼制度,防止新生兒淋菌性眼炎的發生。

  6、發現患者要積極徹底治療

  對已治癒的淋病患者要定期進行復查,以求根治,防止復發。對已知與淋球菌感染者有性接觸的人可預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淋病患者的性伴侶應同時接受檢查和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