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 - 方劑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卷上。具有补脾升阳泻火之功效。主治饮食损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临床上用于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发炎,急性胃炎,尿道综合征,白塞病。

  • 名称: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 别名:泻阴火升阳汤(《玉机微义》卷十),升阳泄火汤(《准绳·类方》卷一),升阳降火汤(《便览》卷一)
  • 出处:《脾胃论》卷上
  • 功用:补脾升阳泻火
  • 主治:饮食损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

歌訣

補脾瀉火昇陽湯,升柴參芪蒼朮羌;黃芩黃連石膏草,脾胃陽升陰火降。

組成

柴胡一兩五錢(45g),甘草(炙)、黃芪、蒼朮(泔浸,去黑皮,切作片子,曬乾,銼碎,炒)、羌活各一兩(30g),升麻八錢(24g),人參、黃芩各七錢(21g),黃連(去須,酒制)五錢(炒) (15g)、石膏少許(長夏微用,過時去之,從權)。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㕮咀,每服三錢(9g),水二盞(300ml),煎至一盞(150ml),去滓,大溫服,早飯後午飯前,間日服。

功用

補脾昇陽瀉火。

主治

飲食損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

方義

方中黃芪健脾大補元氣為君;人參、炙甘草甘溫益氣、蒼朮健脾祛溼為臣;佐以柴胡、升麻引胃中清氣上行;羌活為風藥,能散能升,助升、柴升發清陽;黃芩、黃連、石膏散火,清熱燥溼。全方共奏甘溫補脾益氣,升發陽氣,清瀉陰火之功。本方選黃連、黃芩瀉火,是因為長夏為溼土主令,脾胃虧虛,運化失常,溼邪內生,與火相兼而成溼熱阻滯,故以芩連清熱燥溼。諸藥合用治飲食傷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右關脈緩弱,或弦、或浮數者。

運用

現在用於治療胃癌術後吻合口發炎,急性胃炎,尿道綜合徵,白塞病等。

加減化裁

如見腎火旺及督、任、衝三脈盛,則用黃柏、知母,酒洗訖,火炒制加之,若分兩則臨病斟酌,不可久服,恐助陰氣而為害也。

使用注意

服藥之時宜減食,宜美食。服藥訖忌語話一二時辰許,及酒、溼面大料之類,恐大熱之物,復助火邪而愈損元氣也。亦忌冷水及寒涼淡滲之物及諸果,恐陽氣不能生旺也。宜溫食及薄滋味以助陽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