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子髎穴 - 太陽、前關、後曲 - 針灸穴位

瞳子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与颧颞神经及面神经的额颞支。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内障、目翳。平刺0.3-0.5寸。

名詞釋義

瞳子,瞳孔。髎,同窌,空穴也。穴在瞳子外方,眶骨外凹陷中,故名瞳子髎穴。

功能作用

疏風散熱,明目止痛。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眥外側0.5寸凹陷中。

解剖

有眼輪匝肌,深層為顳肌。當顴眶動、靜脈分佈處。布有顴面神經與顴顳神經,及面神經的額顳支。

詳細主治

1、目赤、目痛、目翳等目疾。2、頭痛、口眼歪斜。

詳細操作

正坐仰靠,令患者閉目,當眼外角紋之止處取穴。平刺0.3-0.5寸,或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本穴禁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夜盲、屈光不正、角膜炎、結膜炎、近視、神經性萎縮、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等。

配伍

1、配睛明穴、絲竹空穴、攢竹穴治目痛、目赤、目翳。2、配頭維穴、印堂穴、太沖穴治頭痛。3、配四白穴、巨髎穴治眶下痛。4、配晴明穴、養老穴、足三里穴治夜盲症。5、配晴明穴、承泣穴、合谷穴治迎風流淚。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在目外眥五分。” 2、《類經圖翼》:“一雲兼少澤,能治婦人乳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