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槁蔃 - 中藥材

残槁蔃,中药名。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Lour.)C.B.Rob.[Sebifera glutinosa Lour.]的树皮、叶。具有拔毒,生肌,止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疮疖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拔毒,生肌,止血,消腫。

主治

瘡癤癰腫,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化學成分

葉含有柚皮甙,紫雲英甙,槲皮素-3-鼠李糖甙,山柰酚-7-葡萄糖甙,蹄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鞣質。樹皮含有水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其中木糖與阿拉伯糖的摩爾比為1.0:3.4。

藥理作用

果實中的揮發油,對中樞神經系統有特異作用,與氯丙嗪相似;予大鼠腹腔注射其乳化劑0.15-0.3g/kg,能增強戊巴比妥的睡眠時間,但它無腎上腺素阻斷作用。對麥司卡林引起的過動及體溫升高有部分的拮抗作用。其另一特點為與d-苯丙胺有協同作用,能顯著增強d-苯丙胺的升高體溫作用,並致動物於死亡。揮發曲本身毒性是低的,大鼠可耐受0.6g/kg。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錄》:治惡毒大瘡,剝取其根皮,搗爛敷之。

2、《南寧市藥物志》:皮、葉:拔毒生肌,搗溶敷瘡瘍;根:內服治久痢。

3、《廣西藥植名錄》:根:治風溼骨痛,小兒疳積。根皮:駁骨,消腫,止痛。種子:治瘧疾。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溼熱,消腫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腸炎腹瀉,跌打損傷,腮腺炎,癰瘡:潺槁幹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瘡癤,乳腺炎初起:潺槁樹皮、葉搗敷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樹齡4-5年以上,秋後冬初採收葉片,以晾乾為佳。樹齡在10年以上可在7-8月剝取樹皮,晾乾或燻幹為佳,若用日光曬乾,每日上午曬4h,連曬1星期即可。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樟科木姜子屬植物潺槁樹。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喬木,高3-15m,內皮有粘質,嫩枝、葉柄、葉下面、花序多少有柔毛。葉革質或紙質;葉形多種,倒卵形、倒卵狀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5-20cm,寬約5cm,先端鈍或圓,基部楔形、鈍或近圓形,上面無毛,或近中脈略有短柔毛,下面綠色,被柔毛或近無毛,側脈每邊8-12條;葉柄長1-2.6cm。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生於近頂的葉腋內,單生或數個生於總花梗上;總花序梗長達2-4cm,傘梗長約1cm;總苞片4,每1苞內有花多數;花被不全或缺;雄蕊9或更多,花梗密被黃色絨毛。果球形,直徑約7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佈區域

分佈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疏林或灌叢中。

生長見習

喜亞熱帶氣候。幼苗喜陰,需有適當的廕庇。成齡樹在陽光充足下生長。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培為宜。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將採回的鮮果除去果皮,漂洗乾淨。因種皮很薄,易幹縮,不宜日曬和久存。當秋季種子成熟時,應隨採隨播,按行距15-20cm開溝,粒距4-6cm播種,覆土2cm,蓋草,澆水。種子發芽時,除去蓋草並搭棚或插芒萁遮蔭。育苗1年後,苗高30cm以上即可移植,按行株距3.0m×2.5m定植。每年夏、秋季各除草1次,並追施有機肥料,冬季應注意修剪樹型。

病蟲防治

病害有斑枯病,在夏、秋季發生,受害部位葉片呈褐色斑點,即用1:1:100倍波爾多液噴射。蟲害有大頭蟋蟀、地老虎等為害幼苗,可用毒餌誘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