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泊汀-ω - 西藥
依泊汀-ω,西药名,临床主要用依泊汀-ξ。常用剂型有注射液。用于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贫血等。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為依泊汀-ω。
性狀
本品一般為注射劑。
適應症
1、本品主要用於治療晚期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貧血。2、腫瘤化療引起的貧血。3、外科圍手術期紅細胞動員。
規格
注射液:(1)2000IU/0.3ml;(2)3000IU/0.3ml;(3)3500IU/0.3ml;(4)4000IU/0.3ml;(5)10000IU/0.6ml;(6)20000IU/0.6ml;(7)30000IU/0.6ml。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劑型、不同規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異,請閱讀具體藥物說明書使用,或遵醫囑。1、腎功能衰竭性貧血:(1)治療期:針對血透患者,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100-150U/(kg·周),分2-3次用;非透析者給予75-100U/(kg·周)。如紅細胞壓積每週增加少於0.5vol%可於4周後按15-30U/kg增加劑量,但增加劑量最高不可超過30U/(kg·周)。紅細胞壓積應增加到30-33vol%,但不宜超過36vol%。(2)維持期:如紅細胞壓積已達到30%-33%或血紅蛋白已達到100-110g/L,則應進入維持治療階段。推薦維持劑量為治療劑量的2/3、每2-4周檢查紅細胞壓積以調整劑量,避免紅細胞生成過速或趨緩。2、腫瘤化療引起的貧血:血紅蛋白120g/L。治療應持續至化療結束後4周。最大劑量不應該超過每週60000IU。當血紅蛋白值超過120g/L時,劑量調整的指導原則如下:(1)如果治療4周後血紅蛋白已升高≥10g/L,那麼應繼續使用目前的劑量。如果血紅蛋白水平升高<10g/L,則可以考慮將周劑量加倍。如果治療8周後血紅蛋白水平升高<10g/L,則不可能出現治療反應,應停止治療。(2)一旦達到個體患者的治療目標,劑量應降低25%-50%,並使血紅蛋白維持在該水平上。(3)如果血紅蛋白水平≥120g/L,劑量應降低25%-50%。如果血紅蛋白水平≥130g/L,應暫時停止本品的治療。當血紅蛋白水平降低至≤120g/L時,可以降低25%的劑量重新開始。(4)如果治療4周後,血紅蛋白水平的升高超過20g/L或達到120g/L,劑量應降低25%-50%。3、外科圍手術期紅細胞動員:適用於術前血紅蛋白值在100-130g/L的擇期手術患者(心血管手術除外),使用劑量為150U/kg,每週皮下注射3次手術前10天至術後4天應用,可減輕術中及術後貧血,減少對異體輸血的需求,加快術後貧血傾向的恢復。用藥期間為防止缺鐵,可同時補充鐵劑。
不良反應
1、少數患者在給藥初期出現頭痛、低熱、乏力,個別可出現肌痛、關節痛。對症處理,不必停藥。但如果極個別患者的症狀不能減輕,且有加重趨勢者,仍應停藥。2、極少可出現皮疹、蕁麻疹等過敏反應。3、極少出現血壓上升,如血壓明顯升高不降,應減量或停藥,或調整降壓藥。4、由於紅細胞壓積增高,血液黏度有可能升高,應嚴防血栓形成。5、偶有ALT或AST升高。6、噁心、嘔吐、食慾缺乏和腹瀉也有發生。
禁忌
1、對本品過敏者、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禁用。2、尚未明確本品是否可經乳汁分泌,哺乳期婦女使用時應停止哺乳。3、1歲以下的幼兒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確定。
注意事項
1、本品可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靜脈血栓的風險,還可增加腫瘤進展或復發的風險。2、使用本品時僅給予以維持不必滴注紅細胞的最低有效量,血紅蛋白>110g/L的風險高。3、本品僅用於使用骨髓抑制藥物化療引起的貧血,如果使用骨髓抑制藥物可以治癒疾病,則不必使用本品。4、本品有特指的適應證,不可用於其他型別的貧血。
藥物相互作用
1、葉酸或維生素B2攝入不足會降低本品療效。2、嚴重鋁過多會影響療效。3、對哺乳動物細胞衍生物或對人血白蛋白過敏者禁用本品。
藥理作用
紅細胞生成素作用於骨髓中紅系造血祖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和成熟;如生成不足就會引起貧血。本品用於糾正晚期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貧血非常有效,劑量足夠時數週內即可使血細胞比容超過30%,對依賴輸血的患者亦不再需要輸血。
藥代動力學
1、依泊汀-α和依泊汀-ζ的藥動學存在某種差異,可能是由於糖蛋白不同和商品製劑的配方不同所致。前者在皮下注射後緩慢而不完全地被吸收,生物利用度約為10%-50%。靜脈注射後15min可達血藥峰值,皮下注射則需4-24h。2、前者靜脈注射後的消除t1/2,慢性腎功能衰竭者為4-16h,正常腎功能者則較短。前者皮下注射的t1/2估計為24h。後者皮下注射後吸收也緩慢而不完全,生物利用度為23%-42%,12-28h可達血藥峰值。靜脈注射後的消除t1/2為4-12h,皮下注射後的終末t1/2為13-28h。
貯藏方法
遮光、貯於2-8℃條件下,勿冷凍、勿受熱,也不可振搖。
有效期
18個月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