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草 - 中藥材

白带草,中药名。为十字花科碎米荠属植物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 L.及弯曲碎米荠C.flexuosa With.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安神,止血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热淋带下,心悸失眠,虚火牙痛,小儿疳积,吐血,便血,疔疮。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溼,安神,止血。

主治

溼熱瀉痢,熱淋帶下,心悸失眠,虛火牙痛,小兒疳積,吐血,便血,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搗敷。

相關論述

1、《上海常用中草藥》:“收斂,止帶,止痢。”

2、《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清熱利溼,明目退翳,涼血止血。用於溼熱腹瀉,痢疾,白帶,頭昏目赤,眼生翳膜,吐血便血。”

3、《福建藥物志》:“清熱利溼,養心安神。主治痢疾,尿道炎,膀胱炎,心悸,失眠,白帶。”

4、《湖南藥物志》:“治小兒疳積。”

5、《浙江藥用植物志》:“治胃痛,風溼性關節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溼熱瀉痢,小便短赤:碎米薺15g,火炭母草15g,車前子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2、治白帶:鮮碎米薺、三白草各30g。水煎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3、治吐血,便血:碎米薺15g,側柏葉9g,生地12g,荊芥炭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3-5月採集,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1、碎米薺:全草扭曲成團。主根細長,側根鬚狀,淡黃白色。莖多分枝,黃綠色,下部微帶淡紫色,密被灰白色粗糙毛。奇數羽狀複葉,多皺縮,小葉2-5對,頂生小葉腎圓形,邊緣有3-5個波狀淺裂,兩面均有毛,側生小葉較小,卵圓形,基部楔形稍不對稱,葉緣有2-3圓齒,無柄。長角果線形而扁,長達3cm,每室種子1行。種子橢圓形,棕色,有小疣點。氣微清香,味微甘。

2、彎曲碎米薺:主根不明顯而呈鬚根狀。莖由基部分枝,多且近等長,表面有細溝稜。奇數羽狀複葉,小葉3-7對,小葉長卵形,邊緣1-3齒裂。長角果長1.2-2cm。種子長圓形而扁,長約1mm,邊緣或先端有極狹的翅,黃褐色。氣微清香,味微甘。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十字花科碎米薺屬植物碎米薺及彎曲碎米薺。

形態特徵

1、碎米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35cm。根細長,側根多而細。莖直立或斜升,通常多分枝,下部有時帶淡紫色,密被白色粗毛。奇數羽狀複葉;基生葉具柄,有小葉2-5對;頂生小葉腎形或腎圓形,小葉柄明顯;側生小葉卵圓形或卵形,較頂生葉小;莖生葉具短柄,有小葉3-6對。總狀花序生於枝端,花小;萼片4,有時帶紫色,長橢圓形,邊緣膜質,外面有疏毛;花瓣4,白色,倒卵形,基部漸狹;雄蕊6,4長2短,花絲稍擴大;雌蕊1,子房柱狀,花柱極短,柱頭扁球形。長角果線形而稍扁。種子橢圓形,棕色,表面具疣點。花期2-4月,果期3-5月。2、彎曲碎米薺:與碎米薺的主要區別是:主根有時不明顯而呈鬚根狀。莖由基部分枝,斜升呈鋪散狀,被疏柔毛,表面有細溝稜。基生葉具柄,有小葉3-7對,頂生小葉卵形、倒卵形,先端為3齒裂,基部寬楔形。種子長圓形而扁,邊緣或先端具極狹的翅,黃褐色。花期3-5月,果期4-6月。

分佈區域

1、碎米薺:分佈於河北、山西、遼寧、山東、陝西、甘肅和長江以南各地。2、彎曲碎米薺:分佈於河北、遼寧、河南、陝西、甘肅及長江以南各地。

生長環境

1、碎米薺: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路旁、荒地和耕地的陰溼處。2、彎曲碎米薺:生於田邊、路旁及溼潤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