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甘草湯 - 方劑

茯苓甘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之功效。主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①《伤寒论》: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②《圣济总录》: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③《普济方》引《直指》:心下停水,忪悸;④《内科摘要》: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⑤《疝瘕积聚编》:疝作奔豚)。

  • 名称:茯苓甘草汤
  • 别名:茯苓桂甘汤(《医学入门》卷四)、茯苓汤(《嵩崖尊生》卷七)
  • 出处:《伤寒论》
  • 功用:温中化饮,通阳利水
  • 主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①《伤寒论》: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②《圣济总录》: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③《普济方》引《直指》:心下停水,忪悸;④《内科摘要》: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⑤《疝瘕积聚编》:疝作奔豚)

歌訣

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傷寒厥悸優。二桂一甘三姜茯,須知水汗共源流。

組成

茯苓二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生薑三兩(切)。

用法用量

上藥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功用

溫中化飲,通陽利水。

主治

心下停飲,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遺溺,奔豚(①《傷寒論》:傷寒汗出不渴者;傷寒厥而心下悸者;②《聖濟總錄》:傷寒發汗後,腹下氣滿,小便不利;③《普濟方》引《直指》:心下停水,忪悸;④《內科摘要》:膀胱腑發咳,咳而遺溺。⑤《疝瘕積聚編》:疝作奔豚)。

方義

本方由桂枝甘草湯加茯苓、生薑而成,或為桂枝湯去芍藥、大棗加茯苓而成,為溫陽健脾,化飲除溼之劑。以茯苓桂枝二者為溫陽健脾,滲溼逐飲;生薑溫胃行水,助苓桂而為佐,甘草益氣和中則為使。可見本方之治為飲在中焦胃中也。

運用

主要用於飲停胃中,出現心悸、嘔逆、頭眩等之慢性胃腸神經官能症、心律不齊、胃炎、冠心病等;亦可用於飲停中焦而兼有表證者。

重要文獻摘要

《傷寒論》:“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