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草 - 中藥材

羊角草,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狭叶母草Linderniaangustifolia(Benth.)Wettst.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各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溼,解毒消腫。

主治

溼熱黃疸,洩瀉,痢疾,咽喉腫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清熱利溼,去瘀生新。治跌打損傷,骨折,痢疾,黃疸。”

2、《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化瘀消腫。治急性胃腸炎,痢疾,肝炎,咽炎,跌打損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黃疸病:羊角桃、大馬蹄草各30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痢疾:羊角桃30g。鐵打碗15g。煨水服。(《貴州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玄參科母草屬狹葉母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少亞直立而幾無分枝或更常極多的分枝,下部彎曲上升,長達40釐米以上;根鬚狀而多;莖枝有條紋而無毛。葉幾無柄;葉片條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或條形,長1-4釐米,寬2-8毫米,頂端漸尖而圓鈍,基部楔形成極短的狹翅,全緣或有少數不整齊的細圓齒,脈自基部發出3-5條,中脈變寬,兩側的1-2條細,但顯然直走基部,兩面無毛。花單生於葉腋,有長梗,梗在果時伸長達35毫米,無毛,有條紋;萼齒5,僅基部聯合,狹披針形,長約2.5毫米,果時長達4毫米,頂端圓鈍或急尖,無毛;花冠紫色、藍紫色或白色,長約6.5毫米,上唇2裂,卵形,圓頭,下唇開展,3裂,僅略長於上唇;雄蕊4,全育,前面2枚花絲的附屬物絲狀;花柱宿存,形成細嚎。蒴果條形,長達14毫米,比宿萼長約2倍;種子矩圓形,淺褐色,有蜂窩狀孔紋。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華南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水田、河流旁的低溼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