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花葉 - 中藥材

白刺花叶,中药名。为豆科槐属植物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Kom.ex Pavol.的叶。具有凉血,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衄血,便血,疔疮肿毒,疥癣,烫伤,阴道滴虫。

功效作用

功能

涼血,解毒,殺蟲。

主治

衄血,便血,疔瘡腫毒,疥癬,燙傷,陰道滴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化學成分

葉中含生物鹼:槐根鹼,槐根鹼N-氧化物;還含香葉木苷。

相關論述

《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熱證出血,癰腫疔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鼻衄:苦刺枝葉15g,白茅根30g。水煎服。治便血,加苦參10g。(《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2、治癰瘡腫毒、疥、癩:白刺花葉尖適量。搗敷患處。(《河北中草藥》)

3、治燙傷:苦刺枝葉曬乾,研末,麻油調敷。(《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6-10月採收嫩,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槐屬植物白刺花。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5m。樹皮灰褐色,多疣狀突起,枝條棕色,近於無毛,具銳刺。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4-6cm;小葉11-21枚,橢圓形或長卵形,長5-8mm,寬4-5mm,先端圓,微凹而具小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疏被白色平伏的短柔毛。總狀花序生於小枝頂端;花疏生而下彎,約6-12朵,白色或藍白色,有短花梗;萼鍾狀,5淺裂,紫藍色,密生短柔毛;花冠蝶形,旗瓣匙形,反曲,龍骨瓣2瓣分離,基部有銳耳;雄蕊10,離生;心皮纖細,有毛。莢果細長,串珠狀,有長喙,密生白色柔毛。種子1-7顆,橢圓形。花期3-5月,果期6-8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河北、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西、陝西、甘肅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灌木叢中或草坡。

生長見習

生態適應性廣,海拔高度850-2500m,耐乾旱、耐貧瘠、耐火燒、耐踐踏、耐割刈,根系深而強大,具固氮能力,萌櫱能力強,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為營造生物圍欄及綠化造林的先鋒樹種。

繁殖方式

育苗造林。

栽培技術

在造林的當年3月育苗,種子用沸開水浸泡催芽,發脹後播入營養袋中,雨季可出圃造林。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