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 - 中藥材

皂荚,中药名。为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果实或不育果实。前者称皂荚,后者称猪牙皂。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的功效。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止咳,開竅通閉,殺蟲散結。

主治

1、用於痰咳喘滿,中風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語,癲癇,喉痺,二便不通,癰腫疥癬。

2、西醫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源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急性咽喉炎、喉梗阻等屬於痰濁痺阻者,腦岀血、腦梗死、癲癇等屬於痰溼阻竅者。

用法用量

內服:1-3g,多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抽鼻;或煎水洗;或研末摻或調敷;或熬膏塗;或燒煙燻。

不良反應

1、皂莢所含的皂莢苷有毒,對胃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導致胃黏膜被破壞而吸收中毒,故用量過大、誤食種子或豆莢,及注射用藥均可致毒性反應。初起覺得咽乾、上腹飽脹及灼熱感,繼之噁心、嘔吐、煩躁不安,腹瀉,大便多呈水樣,帶泡沫,並有溶血現象,出現面色蒼白、黃疸、腰痛、血紅蛋白尿及缺氧症狀等。同時岀現頭痛、頭暈、全身衰弱無力及四肢痠麻等,嚴重者因脫水、休克、呼吸麻痺、腎衰而致死亡。

2、中毒早期應立即催吐、洗胃,並口服牛乳、蛋清等以保護胃黏膜,必要時可導瀉;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並促進毒素排洩;有溶血徵象者,應用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嚴重者須輸血、給氧,酌用可的松類激素,如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並作對症處理。中藥可用生薑9克、香薷9克、赤芍9克、烏藥9克、藿香6克、羌活6克、大腹皮12克,水煎服;或以黃柏9克、甘草6克,水煎服。

注意事項

體虛及孕婦、咯血者禁服。

化學成分

含三萜類皂類、鞣質、蠟醇、二十九烷、豆甾醇等。

藥理作用

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皂莢能使貓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產生祛痰作用。其活性成分是皂苷,能刺激黏膜而反射性促進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多。

2、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皂莢對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變形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革蘭陰性腸內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1:3的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面板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殺蟲作用:豬牙皂在體外有殺死絲蟲幼蟲的作用。

相關論述

1、《本經》:“主風痺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

2、《別錄》:“療腹脹滿,消谷,除咳嗽囊結,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240g(颳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匱要略》皂莢丸)

2、治大小便不通,關格不利:燒皂莢,細研。粥飲下9g,立通。(《政類本草》引孫真人方)

相關配伍

1、皂莢配麻黃:皂莢辛能通利氣道,鹹能軟化膠結之痰,功專祛除頑痰;麻黃辛散溫通,既發汗解表,又宣肺平喘。兩藥伍用,可增強化痰平喘之力。適用於頑痰阻肺,咳喘痰多者。

2、皂莢配細辛:皂莢味辛散而性竄,入鼻則嚏,入喉則吐,能開噤通竅;細辛辛散溫通,既能發散風寒,又能通竅止痛。兩藥伍用,吹鼻取嚏,共奏通竅開閉之功。適用於痰涎壅盛,關竅阻閉之中風、痰厥及癲癇,。

3、皂莢配明礬:皂莢味辛散而性竄,入喉則吐,能開噤通竅;明礬酸苦湧洩而能祛除風痰。兩藥伍用,溫水調服,有湧吐痰涎而豁痰開竅醒神之功效。適用於痰涎壅盛之喉痺證。

鑑別用藥

細辛與皂莢:兩者均味辛走竄而善通竅開閉,可用治痰涎壅盛,關竅閉阻之證。但皂莢味鹹能軟化膠結之痰,有較強的祛痰導滯作用,故適用於頑痰阻肺,胸悶咳喘,咯痰不爽之證;兼有祛風殺蟲之功,又治皮癬、麻風等。細辛芳香透達,長於解表散寒,溫肺化飲,多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溼痺痛,鼻淵,肺寒咳喘。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栽培5-6年後即結果,秋季果實成熟變黑時採摘,曬乾。

炮製方法

1、皂莢:取原藥材,揀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2、豬牙皂: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3、炒豬牙皂:取淨砂子置鍋內,用中火炒熱,加入淨豬牙皂,拌炒至疏鬆鼓起,呈深棕色,取出,篩去砂子,放涼。或取淨豬牙皂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色澤加深、發亮時取出,放涼。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皂莢果實呈扁長的劍鞘狀而略彎曲,長15-20cm,寬2-3.5cm,厚0.8-1.5cm,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被灰色粉霜,種子所在處隆起,基部漸狹而略彎,有短果柄或果柄痕。兩側有明顯的縱稜線,搖之有響聲,質硬,剖開後,果皮斷面黃色,纖維性。種子多數,扁橢圓形,黃棕色,光滑。氣特異,有強烈刺激性,粉末嗅之有催嚏性,味辛辣。以肥厚、色紫褐者為佳。

飲片性狀

1、皂莢、豬牙皂:參見“藥材”項。

2、炒豬牙皂:微鼓起,色澤深棕色,有光澤,氣微香,有刺激性。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皂莢屬植物皂莢。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m;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cm。葉為一回羽狀複葉,長10-18(26)cm;小葉(2)3-9對,紙質,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8.5(12.5)cm,寬1-4(6)cm,先端急尖或漸尖,頂端圓鈍,具小尖頭,基部圓形或楔形,有時稍歪斜,邊緣具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網脈明顯,在兩面凸起;小葉柄長1-2(5)mm,被短柔毛。花雜性,黃白色,組成總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長5-14cm,被短柔毛;雄花:直徑9-10mm;花梗長2-8(10)mm;花托長2.5-3mm,深棕色,外面被柔毛;萼片4,三角狀披針形,長3mm,兩面被柔毛;花瓣4,長圓形,長4-5mm,被微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長2.5mm;兩性花:直徑10-12mm;花梗長2-5mm;萼、花瓣與雄花的相似,惟萼片長4-5mm,花瓣長5-6mm;雄蕊8;子房縫線上及基部被毛(偶有少數湖北標本子房全體被毛),柱頭淺2裂;胚珠多數。莢果帶狀,長12-37cm,寬2-4cm,勁直或扭曲,果肉稍厚,兩面臌起,或有的莢果短小,多少呈柱形,長5-13cm,寬1-1.5cm,彎曲作新月形,通常稱豬牙皂,內無種子;果頸長1-3.5cm;果瓣革質,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種子多顆,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1-13mm,寬8-9mm,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北、東北、華東、中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川、河北、陝西、河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溝旁、住宅附近。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