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急的試劑盒、漫長的等待、30%左右的陽性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各類難題如何解?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為新冠肺炎)仍在持續爆發,截至今日,確診病例數不斷攀升,已超過3萬例。更值得關注的是,還有超過26000例疑似患者待確診。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疑似患者?我們不妨來分析看看這些疑似患者都有哪些人。

第一類:尚未能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的疑似患者

原因:試劑盒告急

目前CDC推薦的病毒核酸檢測方式之一為實時逆轉錄酶聚合酶鏈檢測方法(rRT-PCR)。這是一種非常常用的病原學檢測方式。我們就以新冠病毒為例來進行說明它是如何工作的。

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醫生在提取患者的RNA後,通過熒光特異性引物,合成cDNA的第一鏈並擴增,之後根據拷貝數,比對是否是2019-nCoV,即可得出結果。而新冠病毒試劑盒,是檢測新冠病毒的儀器所需的試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試劑盒,也就沒法做PCR檢測,疑似患者也就無法確診。

第二類:樣本檢測結果遲遲未回的疑似患者

原因:檢測反應時間較長+檢驗能力跟不上

剛剛去世的李文亮醫生,在微博中介紹過自己的病程,其中就提到,第一次病毒核酸檢測結果一直沒回。

這並非個例。在之前一線記者的報道中,就曾多次提及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需要好幾天才能拿到,甚至遲遲沒有迴音。

究其原因,一方面與PCR檢查本身需要較長的反應時間有關。單次PCR檢測一般需要1.5至3個小時,如果算上提交檢測申請、標本運輸、結果返回等的時間,通常要等3~5天。

另一方面,我國已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管理,因此,樣本檢測需要送到疾控中心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回報的速度,也就與檢測人員的數量、能進行檢測的場所等因素都有關係。按照之前新聞報道,如果按10家機構全部執行來計算,每天最多也就能檢測2000份樣本。

第三類: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核酸檢驗為陰性的“假陰性”患者

原因:樣本型別、取樣時機、保持和運輸、試劑品牌等多因素

之前湖北1例疑似患者在1月23、25、27日三次檢測病毒核酸的結果分別為:陰性、弱陽性、陽性。而天津的1例患者則是在第4次病毒核酸檢測時,才出現陽性,得以確診。這樣的患者並不是少數。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在之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的美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病例中,患者鼻咽、口咽拭子,甚至糞便中,病毒核酸檢測都為陽性,但直至患者出院,血清的病毒核酸檢測都一直是陰性。

可見,不止同一來源的樣本在不同時期病毒核酸的檢測結果可能不一樣,不同來源的樣本之間也可能出現差異。

我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介紹,“核酸檢測對於陽性病人,最高有30%~50%的陽性率。”這意味著,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的疑似患者中包含2種情況:(1)的確不是新冠病毒感染;(2)新冠病毒感染但未能檢出。後一種也被稱為“假陰性”。

“假陰性”的檢查結果與檢測方式的靈敏度偏低或不穩定有關,可能造成影響的因素包括:

  • 選擇的樣本來源:鼻咽拭子結果隨機性較高,不如深部痰液標本結果可靠。
  • 取樣的有效性:是否真正採到了感染的樣本。
  • 取樣的時機:早期感染可能在肺部的邊緣,病毒在樣本中含量很少或沒有,導致檢測顯示為陰性。
  • 取樣以後的樣本儲存和運輸:取樣後如果時間間隔太長,容易導致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 不同品牌試劑:用於檢測的核酸檢測試劑盒質量可能有差異,也可能導致多次檢查結果不一致。
  • 檢測結果解讀:在檢測結果解讀時,有些試劑說明書上描述需2個靶標同時陽性才可報陽性,只有一個靶標陽性的這部分檢測結果被定為陰性,其中可能混雜了一部分“假陰性”。

總的來說,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結果判定很有意思,如果為陽性,患者確診;如果為陰性,也並不代表患者“逃過一劫”,還是得重複做病毒核酸檢測。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分析完疑似患者包括哪些人,就不難看出目前檢驗檢查與疾病確診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如果能解決這些問題,就有可能加快確診的步伐,幫助疑似患者及時得到針對性的治療。

目前正在推進的解決方案包括:

1. 填補試劑盒缺口

1 月 26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啟動應急審批程式,僅 4 天就批准了四家公司四個試劑盒產品,到目前為止,已批准了 7 個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盒。

同時,多家企業迅速研發出檢測試劑盒,並立即投入生產。鑑於試劑盒的研發和生產,對技術含量的要求並不特別高,目前國內有能力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的廠家,已有超過30家在全力生產。

2. 進一步擴大檢測機構範圍

針對疫情最重的武漢市,也徵得上級同意,進一步擴大了檢測機構範圍,確定多家疾控機構、醫院和專業機構可開展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

3. 探索其他檢測方式

除了PCR,其他病毒核酸檢測方式也在發力。

香港科技大學官網報道,他們的研究團隊研製出了一種行動式檢測儀,通過基因晶片檢測新型冠狀病毒,從取樣到檢測結果約40分鐘內即可完成確診,目前已於深圳及廣州的疾控中心應用。

而基於二代測序(NGS)等技術平臺的檢測試劑也在陸續開發中,二代測序準確性高,測序速度更快,可為疑似患者提供更多的檢測選擇。

在這裡不得不提的還有胸部CT。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之前建議,將胸部CT作為新冠肺炎的診斷依據,不必等病毒核酸的檢測結果。目前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出版的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湖北省的患者可依據胸部CT結果做臨床診斷,但真正確診,還是要依靠病毒核酸檢測。

也就是說,並不能用胸部CT替代病毒核酸檢測,主要原因在於,CT檢查的特異性低,可能造成不是該病的大量患者被誤診為患此病,造成交叉感染。儘管病毒核酸檢測有不少問題,但它仍是當前最準確和靈敏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