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小區331人確診、42人死亡!2003年香港淘大花園事件,不該被遺忘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問題引起了很多人關注。雖然日常生活中,病毒很難通過氣溶膠傳播,但在家家都有的衛生間裡,有一個隱患值得大家注意。

這一切,還要從 2003 年的“香港淘大花園”事件說起。

氣溶膠能把病毒帶走13公里?別嚇唬自己!

突如其來的爆發性疫情

2003 年 3 月 26 日,香港淘大花園小區 E 座突然有 5 戶家庭共 14 人相繼出現肺炎症狀。

病人分佈在 12~28 之間的不同樓層,其中 7 人確診感染了 SARS[1]

一時間,整個小區人心惶惶,有人嚇得連夜搬去了親戚家。

(淘大花園外景,來源:谷歌實景地圖)

起初,香港衛生署的目光鎖定在一名男子身上。

3 月初,他曾去過威爾斯親王醫院 8A 病房看望患肺炎的家人,24 日發燒入院。而 3 月 10 日前後,這個病房曾爆發過 SARS 聚集性疫情[2]

他們推測,病毒可能是在電梯、大堂通過飛沫傳播,提醒居民戴口罩、不亂摸眼耳口鼻。

但之後幾天,疫情不但沒控制,還變本加厲,最高的一天有近 80 人中招!

3 月 31 日,E 座被徹底隔離;4 月初,所有住戶全部撤離到度假村暫住。

截至 2003 年 4 月 15 日,淘大花園共 321 人感染,其中 E 座居民佔 41%,C 座 15%,其次是 B 座和 D 座(均為 13%),剩下的分佈在其他 11 座裡。

最後的結局,一些人事後回憶仍然後背發涼——小區內共有 331 人感染[3]、42 人死亡,其中 E 座死亡人數就有 22 人。

E 座到底發生了什麼?香港衛生署聯合其他 8 個部門連日展開調查。

淘大花園疑雲

調查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4]

1、E 座共 33 層,每層樓有 8 套戶型,但感染者明顯集中在一個區域——8 號戶型有 73% 的人被感染, 7 號戶型有 42% 的人被感染,10 層以上受到的影響更大。

2、E座病人出現症狀比其他樓棟早 3 天。3

、除了發燒、呼吸急促,66% 的人還有腹瀉症狀。

4、只有 4% 的感染者和 SARS 病人接觸過,90% 以上的人沒有明確接觸史,一週內也沒到過內地。

5、居民經常投訴衛生間臭味很大。6、化驗發現,E 座某病人家中的衛生間便盆裡有冠狀病毒,而此前已有研究發現糞便中存在 SARS 病毒。

“腹瀉”“衛生間”“糞便”……難道病毒是從下水道跑出去的?

被遺忘的地漏

E 座共有 8 條垂直排汙管,同號戶型共用一條管道。

每個衛生器具的汙水都會先經過一個 U 型集水管,再流進外面的排汙管。

這樣的好處是,每次都有一些水存在 U 型管內、形成“水封”,避免外面的臭氣和昆蟲跑進廁所。

浴缸、馬桶和洗手池的 U 型管由於經常用水,裡面一般都有存水。

但地漏就不一樣了。

注意,這個小區的地漏排水口並不是平行於地板,而是垂直開口在地臺一側!

地漏 U 型管儲水和乾燥時的氣流對比圖

(來源:香港衛生署[5]

真實場景大概像這樣:

  • 如果地漏口平行、略低於地面,地板上的水很快就能排空。
  • 而垂直的排水口,一旦地磚傾斜度不夠,很容易產生積水。

這就造成了大部分居民更習慣用拖把去清理積水,而不會用水直接沖洗地面。

所以地漏 U 型管經常處於乾燥狀態,沒有水封,能和汙水管的氣體直接相通!

居民投訴的“臭氣”,正是從這裡冒出來的。

2003 年 3 月 31 日,傳染病專家勞永樂推測[6]

“帶病毒的汙水在排汙管中撞擊成可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再從和排汙管相連的通風管、透過空氣倒流進同朝向的其他住戶,理論上可傳染其他居民。”

這種由 SARS 病毒和液滴組成、可穩定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就是傳說中的“氣溶膠”。

當病人上完廁所沖水時,在水花的高速旋轉衝擊下,大量帶病毒的氣溶膠從排汙管扶搖直上,再鑽出樓上的地漏……

但讓病毒從地漏裡“登堂入室”的還有另一個幫凶——排氣扇。

“幫倒忙”的排氣扇

地漏裡飄出異味時,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開啟排氣扇。

但如果此時此刻,你在裡面蹲坑,門窗緊閉,地漏乾燥,開排氣扇會造成內部負壓,地漏裡的氣體反而會更快被抽吸出來。

如果這個氣體是帶病毒的氣溶膠,你就被感染了。

氣溶膠再從排氣扇飄到樓上,恰好樓上窗戶沒關,帶病毒液滴沉積到衛生間的毛巾、洗護用品和其他裝置上,鄰居也就被感染了!

帶病毒氣溶膠從樓下到樓上的流動過程[7]

一個人腹瀉不要緊,關鍵是 66% 的病人都有腹瀉,可想而知排汙管裡的病毒量有多大,傳染性有多強。

但一般氣溶膠飄到室外就稀釋了,怎麼還能流進這麼多住戶家裡?

這一點,和小區高密度的房屋結構分不開。

如果從天空向下俯瞰,E 座的結構就像一個“井”字。

淘大花園 E 座平面圖[8]

同向的 2 戶中間有一個 6 米長的凹陷,叫“通風天井”,用來採光、通風、排放廢氣。所有衛生間窗戶、排氣扇都朝向天井,排汙管也裝在天井一側。

更可怕的是,7 號、8 號間的天井寬度僅 1.5 米,比 1 號和 2 號的天井(2.5 米)更窄,跟廣東人常說的“握手樓”差不多。

(淘大花園樓棟通風天井,來源:谷歌實景地圖)

狹窄的天井不但給衛生間“串味”提供了便利,還為氣溶膠提供了像煙囪一樣的“直升通道”。

於是,這股“毒氣”得以一直凝聚一團,把樓上 7 號、8 號住戶都“掃蕩”了一遍。

到達樓頂後,又順著東北風飄向 D 座、C 座和其他小區……

帶病毒氣溶膠的流向[8]

但究竟是誰,第一個把病毒帶進了小區呢?

E 座的神祕病人

2003 年 4 月 1 日晚,案件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9]

時任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表示,已追查到疫情源頭是一位腎病病人,他的排洩物中帶有大量病毒。

4 月 17 日,香港衛生署公佈調查結果,披露了更多細節[4]

這名男子 33 歲,住在深圳,經常去看望住在淘大花園的弟弟。

他年紀輕輕卻得了慢性腎衰竭,一直在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療。

3 月 13 日,他病情加重,到威爾斯親王醫院做腎透析前的血液檢查,住院一晚[10](前面我們講過,這家醫院在 3 月初剛發生了嚴重的 SARS 院內感染,8A 病房一度封鎖,但第二天又重新開放,專門用來收治 SASR 確診和疑似患者。所以他這時候去住院是非常危險的。)

3 月 14 日,男子拿到結果出院,當天已經出現了 SARS 症狀。

3 月 14 日、19 日,他曾 2 次來到淘大花園 E 座 7 號戶型的弟弟家居住,每次都因為腹瀉用過廁所。

3 月 22 日,他不僅發燒、腹瀉,還有嚴重呼吸困難,於是又回到威爾斯親王醫院看病。醫生高度懷疑 SARS,安排他住進了 8A 病房。

幾天後,他的弟弟、弟媳,還有 2 名曾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照顧他的護士都確診感染了 SARS。

香港衛生署推測,這個病人第一批大概傳染了 10 個鄰居,這 10 人的病毒再通過下水道擴散出去,形成了集體爆發性疫情。

至此,淘大花園事件終於水落石出。

事後,整個小區進行了徹底的清潔消毒,排水系統、U 型管統一維修更換。驗收達標後,才允許居民們搬回居住。

淘大花園事件的警示

回顧整個事件,很多隱患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為避免悲劇重演,以下建議請大家重點關注:

1、家裡的衛生間地漏都檢查一下,有沒有異味。最好每天加水充滿 U 型管,深度要超過 5 釐米 [11],這個方法簡單卻很有效。

2、有人說:“為防止水分蒸發,應該把長期不用的下水道堵死”。但這樣做效果並不理想。如果把地漏從外面堵死,當樓上有大量水往下流時,排汙管一側形成負壓[12],地漏裡的一點水也會跟著被“抽吸”下去!外面堵死後沒有人補水,氣體照樣可能從縫隙溜出來。

3、如果你經常忘記加水,不妨在洗手檯的排水管上加一個支管,直連地漏口。這樣每次洗手都有水流進去,自動補水。

(雖然有點土,作用還挺大)

4、馬桶先蓋上再衝水,減少水花濺起產生氣溶膠的風險。

5、不要在馬桶或便盆沖水時、門窗緊閉時開排氣扇。

6、定期用漂白粉或 84 消毒液 1:100 稀釋清潔地面。

7、如果你住的房間窗戶也對著類似的狹窄天井或排汙管,建議通風時不要開這扇窗戶。如果空調室外機在這個位置,開空調不要開“換氣”功能。

8、發現小區排汙管存在裂縫等問題的,要及時找物業進行維修。

9、慢性病、免疫力受損的人更容易排出大量病毒,成為“超級傳播者”。家裡有慢性病人的要重點保護,儘量別出門、少去醫院(尤其是有發熱門診的醫院)。不得已要去醫院的,不管是不是發熱病房,一定要全程戴好口罩,避免院內感染。

17 年過去,SARS 這道早已癒合的傷疤,又被重新揭開。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糞口傳播、氣溶膠傳播的充分證據,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真心希望不要再出現第二個威爾斯親王醫院、第二個淘大花園。

希望這一次,我們能未雨綢繆,提前打贏這場無聲的戰鬥。

參考資料

  1.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030327/3197249
  2. Yu I T S, Wong T W, Chiu Y L, et al. Temporal-spatial analysi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among hospital inpatients[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5, 40(9): 1237-1243.
  3. Yu I T S, Qiu H, Tse L A, et al.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beyond Amoy Gardens: completing the incomplete legacy[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 58(5): 683-686.
  4. 淘大花園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事件-主要調查結果https://www.info.gov.hk/info/sars/pdf/amoy_c.pdf
  5. https://www.info.gov.hk/info/sars/en/report.htm
  6.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030401/3206326
  7. https://fac.arch.hku.hk/asian-cities-research/housing-the-black-plague-vs-sars-2003/
  8. Yu I T S, Li Y, Wong T W, et al. Evidence of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 350(17): 1731-1739.
  9.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030402/3208709
  10. 香港“非典”尋根-財經雜誌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30530/1748346946.shtml
  11. 吳子敬[1]. 水封式地漏的自動補水方案設計[J]. 輕工科技, 2014(8):105-106.
  12. 科學網- “地漏”臭氣熏天,你家如何?-西安理工大學工程材料學教授張華容的部落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2387-597789.html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