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排名第一的安德森癌症中心,腫瘤醫生如何看病?

一直以來,美國被認為是全球醫療水平的標杆。

如果把梅奧診所(Mayo Clinic)比作醫學診斷“最高法院”,那麼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則算是癌症患者公認的權威聖殿。

2018 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釋出的最新全美最佳腫瘤專科醫院排名中,安德森癌症中心再一次位列榜首,從 1990 年起至今的 17 年評比中,它有 14 次斬獲全美第一[1]

全美腫瘤最佳專科醫院排名 MD Anderson 排在第一

來源:health.usnews.com

來源:health.usnews.com

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2018 年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和美國的整體癌症(包括 18 種癌症)5 年生存率(評價某癌症治療效果的常用指標)分別為 37%[2]和 66%[3],相差了近一倍。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癌症醫療水平相比,中國仍存在較大差距[4]

來源:health.usnews.com

如果在這樣一家美國頂級的癌症醫療機構看病,和國內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今天,典叔隆重邀請到一位安德森癌症中心出診的知名華人醫生,因常常往返中美之間學術交流,他對兩國的癌症治療差異感觸頗多。

一起來聽聽,他在美國 MD Anderson 是怎樣看病的吧!

嚴格限制預約掛號,一下午只看 6 個新病人

先問一個問題,在大醫院腫瘤專科門診,醫生半天能看多少病人?

75 人,這是一位國內知名結直腸癌專家的答案。

為了讓全國各地遠道而來的病人看上病,他週四上午的門診會加號到下午 3 點,平均到每個病人的時間不足 5 分鐘。

但在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一個下午 4 個小時時間,醫生只看 6 個預約新病人,平均一個病人就診時間大約 45 分鐘。張玉蛟教授介紹,如果是看一整天的老病人,從早到晚 8 個小時,最多也只能看 25 個病人,“看完已經很累很累了。”

張玉蛟教授的治療診室和診室走廊,

看門診時一個病人一個房間

在他看來,嚴格限制病人就診數量並不會讓就醫更難,一方面美國患者會首先選擇就近的社群醫院就診,而不像國內都湧向大醫院。另一方面,嚴謹高效的就診流程也保證了醫生和病人舒適的就醫體驗

門診看病三原則,人性化流程保證就診體驗

安德森(癌症中心)看病有三個原則:

一是嚴格預約制掛號

二是病人資料提前備齊,

三是有醫患有單獨房間診療溝通

張玉蛟教授解釋,這三個原則,讓醫護人員有足夠時間去問診和進一步判斷分析,病人也有足夠時間和權利與醫生交流,這一點上避免了醫患關係的矛盾。

比如,如果病人預約了早上 9 點看病,他會被告知提前 30 分鐘來到醫院候診,被安排在一個單獨房間裡,護士進去測量血壓,問一些簡單病史,醫生助理則會詢問詳細病史。

8 點 45 分,醫生助理將病人資料整理到計算機系統,醫生用 10 分鐘左右時間瀏覽病例資料後,進入房間與病人診療溝通大概 30 分鐘,整個過程大約 45 分鐘。

整個工作流程中,醫生和護士有詳細的資料、足夠診療時間,再去考慮後續的治療方案、可能的毒副反應,一次高效嚴謹的就診下來,醫生和患者都滿意。

隱私權和知情權,

患者的感受永遠在第一位

“當一個女性宮頸癌患者和男性肺癌患者同處一個病房,有何隱私可言?“

張玉蛟教授說,在美國,病人的隱私權和知情權被放在非常高的位置。

一方面,是保證病人的隱私權。患者應該有自尊和隱私,自己的疾病情況,不應該有第二個不相關的人知道。但在國內,有些醫院病房裡,同時幾位甚至十幾個病人同處一室,彼此之間毫無隱私,這確實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性問題。

另一方面,病人的知情權也不應被剝奪。癌症患者家屬,往往不願意將真實的病情告訴病人,特別是晚期癌症患者,這似乎是一個殘酷的選擇,比如胰腺癌,只有 3、4 個月生存期時,病人家屬還是不願意告訴患者,他們害怕把病人情況告訴病人後,會影響病人情緒和生活質量。

但在美國,病人最終都有知情的權利,“人生的舞臺表演,開幕有精彩一面,也會有謝幕的權利。”

癌症的綜合治療,被強制納入保險和法律

“我喜歡把腫瘤治療的手術、化療和放療叫做陸海空三軍。”

張玉蛟教授常把放療比作空軍,能在影像介導下對腫瘤實現遠端導彈精準打擊;手術是最常見的早期腫瘤的治療手段,但手術意味著一定要把人體開啟,有創傷性,靠醫生的手和眼睛進行判斷是否切除。

對抗癌症,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這三板斧,並不是互相排斥的競爭性關係,而是要像海陸空三軍合作一樣,彼此相互配合,才能事半功倍,打好抗癌這一戰

遺憾的是,儘管放療在部分發達國家的普及性達 70%,而在我國只有 30%

張玉蛟教授介紹,安德森癌症中心每 100 個成功治癒的腫瘤患者中,有 40 個左右是被放射療法治好或參與治好,這一部分花費,僅佔所有費用的 14%;而傳統化療,花費 61% 的費用,卻只能達到 11% 的治癒率。因此,化療是轉移腫瘤的常用方案。

他曾打過一個形象的比方: 癌症好比是個馬蜂窩,醫生是拿棍子直接捅下來,還是各方配合將它安全摘下來?

顯然,後者要安全許多,多種治療手段協同作戰,才是治療癌症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不管是法律、經濟還是醫院管理中,醫生對癌症患者必須遵循多學科合作綜合治療的流程和原則,如果不按該進行的流程治療,保險公司可以拒絕付賬,如果沒有遵照流程準則違規操作,最後法庭上還要負法律責任。這一點,也是美國與中國在癌症診療上一個重要的原則性區別

在治療方案確定後,醫院商業部門會替患者與保險公司溝通,詢問保險公司是否同意患者治療方案並按保險流程進行支付。經保險公司同意後,醫生才會正式開始治療計劃。

海外治療癌症,患者看重的是,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更多的臨床治療選擇,包括新藥療法和臨床試驗,但同時也是一個耗費大量金錢、體力和腦力的過程。

並非所有赴美致癌的患者,都能獲得理想中的結果,每一年,也會有許多中國病人在高昂的治療費用前望而卻步,或者,因為治療效果不理想最終離世。

“癌症畢竟是個很複雜的病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療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曾這樣表示,赴美就醫並非能夠包治百病,也不適用於所有患者,除了需評估經濟實力以及能否承受長途爬涉之外,也需調整期望值

來源:騰訊資訊視覺化實驗室

張玉蛟教授眼中的中美癌症治療差異:

腫瘤早期篩查普及較美國落後。

早期診斷和早期篩查,在美國已經作為常規檢查。他們能發現較早期的癌症,因此根治機會明顯提高,但受經濟和觀念影響,早診早治在中國並沒有很好的普及。

美國病理檢查診斷分期更準確

明確腫瘤分期是治療的關鍵。但中國病理醫生短缺成為腫瘤治療的瓶頸。

以肺癌為例,在美國一個普通肺癌診斷一般都要經歷 CT、PET/CT 等多項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做支氣管介導下的超聲波檢測、活檢,鑑定分期之後才能開展進一步的治療。

而在中國,大部分病人在懷疑肺癌之後並沒有完整的做全套分期影像檢查,許多患者在做手術治療之前沒有進行術前活檢,給手術治療帶來一定的盲目性。

國內公眾對腫瘤治療概念混淆

很多中國老百姓對腫瘤治療概念很混淆,確診了癌症就會問:手術好、靶向好、免疫好、還是放療好?

其實不同時期的癌症,處理方式大不同。

比如早期肺癌,需要手術切除或放療進行根治性治療;中晚期肺癌則需要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或者免疫治療的系統性綜合治療。

腫瘤治療創新性相對滯後

過去,中國在抗癌藥方面的審批核準引入相對滯後,這也使很多人不得不到國外去找新藥或新的治療方法,但這一情況近年已經在逐漸改善。

高發病種和治療觀念不同影響療效

由於生活習慣、感染以及食物不健康等原因,中國常見的消化道性腫瘤,如胃癌、食道癌、肝癌這些病種預後都比較差,也影響著整體的五年生存率。

此外,腫瘤患者對放療認知度不夠也讓本該接受放療的腫瘤患者沒能及時接受放療,美國大約有 70% 的腫瘤患者使用放療,而在中國選擇放療的比率僅為 20%~30%。

參考資料

  1. Rankings & Ratings at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DB/OL].https://health.usnews.com/best-hospitals/area/tx/university-of-texas-md-anderson-cancer-center-6741945#rankings.
  2. Wanqing Chen 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CA CANCER J CLIN 2016.
  3. Jemal A, Ward E M, Johnson C J, et al.Annual Report to the Nation on the Status of Cancer, 1975–2014, Featuring Survival[J].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7, 109(9).
  4. Claudia Allemani et al.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J].Lancet, January 30, 2018.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